对联的教学知识【实用3篇】

时间:2013-07-01 02:29: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联的教学知识 篇一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通过运用对仗、押韵、平仄等技巧,用短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学中,对联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首先,在对联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联要求语言简洁精练,用词准确得体,能够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在对联的创作和欣赏中,学生需要不断琢磨、调整文字的选择和搭配,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联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平仄等,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美感。

其次,在对联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联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巧妙的文字搭配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表达。在对联的创作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对联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此外,在对联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汇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通过对联的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对联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对联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作和欣赏对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对联的教学知识 篇二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短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在对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创作和欣赏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在对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的对联作品。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分析其中的对仗、押韵、平仄等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模仿这些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尝试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其次,在对联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对联的比较和评析。可以选择一些相似或不同的对联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差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联的比较和评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联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他们对对联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在对联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对联的创作和演练。可以设计一些创作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对联的创作。同时,也可以进行对联的演练和赏析,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感受对联的美感和艺术魅力。通过创作和演练,学生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感受对联的魅力和乐趣。

综上所述,对联的教学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对联的比较和评析、对联的创作和演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对联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对联的教学知识 篇三

对联的教学知识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

  3.通过对联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雅称 —— 楹联、楹帖俗称 ——对子)

  三、 对联的特点

  (一) 对仗工整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

  仪仗)

  1、 字数相等 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词性相同

  对联的词语要求对应,即常说的“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就非得用主谓结构不可;上联用动宾结构,下联就也只能用动宾结构。

  (二)平仄协调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传统习惯上则是“仄起平落”,也有人叫做“上仄下平”,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提问:请一位同学解读一下对联三个特点

  例: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 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老师语:但也有特例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是一个很有名的讽刺联,这是袁世凯死后的当年过年,群众贴出的春联,当时有人奇怪,对联这么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于是就抄了去请教学者,学者笑曰:暗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也!

  此外,老师要补充对联第三个特点

  (三)内容相联 上下衔接

  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大地气象新”;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一)。

  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正对。

  第二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对。

  第三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意思相承,命意顺承连串,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我们把这种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的对联,叫做串对,亦叫流水对。

  四、 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竖行书写不用标点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对联三注意

  要写好对联,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五讲”外,就一般情况而言,还要注意“三性”,即:

  (一)注意思想性

  对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如:

  例 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下联“万家忧乐上心头”。

  此联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二)注意针对性

  撰写、张贴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如:

  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此联说的是我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联讲西藏,下联说新疆。此联运用藏语和蒙古语的音译词入联,“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表示欢迎、祝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或者“肥沃的牧场”,此联确实别具特色。

  (三) 注意文学性

  拟写对联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拆字法,比喻,拟人,双关),还要注意炼字炼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如:

  例

  1、拆字法: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构成楹联。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尤妙

  2。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匀]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

  如: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反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炼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接着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请问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以“扶”“失”二字,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五 练——运用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练习

  1、修改对联 (2004年高考题)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找下联 与“一溪梅月临池醉” 对应的最佳下联是 ( )

  A满湖荷花映香人 B两岸梧桐入夜寒C三更时分惊梦醒

  3、填数字,说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横批: 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 ) 下联:六七八九 ——少( )

  4、给下面对联找到最适合的场合

  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学校门联

  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艺术节

  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书店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学校科技节

  5、填恰当的词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6、调整对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将划线句子改为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8、补写下联

  (1)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2)科学能致富 勤劳可兴家

  (3)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

对联的教学知识【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