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实用3篇】

时间:2018-02-07 03:47: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 篇一

一、禹的励志故事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禹被尊称为治水英雄,他的励志故事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禹年少时,他就立志要解决洪水问题,为百姓造福。然而,他的父亲并没有将他的愿望放在心上,反而将他交给了一个老师,让他学习农业知识。虽然有些失望,但禹并没有放弃,他在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土地和农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日后的治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禹长大后,他开始独立进行治水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水文地理,还收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资料。他经常深入实地考察,亲自指挥工人进行治水。他的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果,人们对他的能力和决心都充满了赞赏。

然而,禹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意识到治水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于是,他积极向政府汇报他的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治水方案。政府对他的建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决定将他提拔为水利部长。

禹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同时,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励志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努力。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 篇二

二、孔子的励志故事

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励志故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孔子的少年时代并不顺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早逝,家境困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出贡献。

孔子非常勤奋好学,他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于是他四处求学。他先后拜师学习了音乐、礼仪、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不仅学习知识,还经常与他人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孔子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他坚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他积极传授自己的知识给他人,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孔子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困境,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学习的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励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就是两篇关于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的文章。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励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就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 篇三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

  20岁的年纪,今天的年轻人大多还在学业的门径处徘徊,闲暇时打打电脑游戏,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漫游。

  而遥想当年,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从10岁学习古文开始,就已身负书写历史的责任。20岁时,他迈出了自己名山事业的第一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不无自豪地谈及年轻时的这次壮举:“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首先是通过“上会稽”和“窥九疑”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按照古籍的记载,会稽和九疑,分别是舜、禹墓葬的所在。司马迁的文化访古之举,来源于他对《尚书》和《春秋》等古史的熟习。身居史官世家,司马迁能够看到当时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典籍。据今人统计,《史记》中司马迁利用或见过的典籍,包括汉朝的`皇家档案,有103种。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数字。司马迁是实实在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身体力行者。在52万言的《史记》中,司马迁此次壮游的印记,不时出现在他对历史感慨的笔端。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特别提到自己曾南游到长沙郡,看到屈原自沉之处,想到其悲剧人生,不禁为之落泪。也是在楚国的旧地,他见到了当年春申君所拥有的富丽宫室。他南登庐山,观览大禹曾疏导过的九江。在会稽,司马迁详细了解了越王勾践的故事。此前,他已经在载籍中知道了吴越之地与中原的渊源关系。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搜求古史传说,以及被秦王朝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

  齐鲁之地,学术发达,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司马迁说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车服礼器,流连忘返,于是专门在那里学习饮宴和射箭的礼仪。

  至于司马迁说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里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儿。司马迁在写孟尝君时提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他认为,是因为战国时孟尝君广招宾客,鱼龙混杂,使当地风气大坏。到西汉时仍是如此。

  秦汉之际群雄逐鹿,是司马迁实地考察的重点。在淮阴,当地人向他讲述了韩信年轻时的故事。当地人说起韩信少有大志,连他母亲的坟墓都建得与众不同。司马迁亲自去看,果然。

  丰沛之地,汉初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均出身于此。刘邦曾为“沛公”,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都是当地人。司马迁到丰沛广问当地遗老,又参观了这些汉室名臣的故家所在。从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口里,司马迁听到了这些风云人物的许多逸事。

  司马迁青年时期的这次壮游有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此行经地极广,则非常确实。王国维曾经专门研究过司马迁的出游路线,有趣的是,司马迁的行踪,与秦始皇南游东巡的路径,多有重合。是司马迁有意追寻秦皇的足迹,还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交通条件下,这是一条经典线路,我们同样不得而知。20岁壮游之后,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新开辟的巴蜀诸郡,又子承父业任太史令,侍从武帝出行,足迹几乎遍于全国。所以,在《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司马迁说,“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司马迁可以说是在漫游中寻找历史的现场感,为书写历史做准备。他的写作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价说,“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甚至认为,《史记》的文笔好,也和司马迁的壮游有关,“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杰交游,故其文疏宕颇有奇气也。”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