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青年作文500字 篇一
周恩来的青年精神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的青年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启示。周恩来的青年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更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首先,周恩来的青年精神表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年轻的周恩来积极参与中国革命,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共产主义这条道路,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终身。他放弃了个人的享受和安逸,甘愿为革命事业付出一切。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周恩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楷模,他的青年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其次,周恩来的青年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恩来始终心系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深知只有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只有人民的支持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周恩来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而不懈努力。他的青年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最后,周恩来的青年精神还体现在他对学习的执着追求。年轻的周恩来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一生学习,一生奋斗”的志向,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周恩来读书勤奋,广泛涉猎各种学科,不仅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他的学习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榜样,鼓励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周恩来的青年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无私奉献、深情厚意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向周恩来学习,传承和发扬他的青年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的青年作文500字 篇二
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的青年时代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不仅体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领导,更体现在他对团队的凝聚和激励。
首先,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表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领导。年轻的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战略,为中国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周恩来的领导风格深得人心,他以身作则,勇于担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其次,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还体现在他对团队的凝聚和激励。周恩来深知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他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素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周恩来懂得如何激励团队成员,他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他的领导风格让团队成员感到温暖和安全,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最后,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还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周恩来深知只有人民的支持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他对人民充满深情厚意,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而不懈努力。他不仅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人民的精神需求。他的领导力激励着人民,让他们感到有力的支持和鼓舞。
总之,周恩来的青年领导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的领导风格、团队凝聚力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向周恩来学习,发扬他的青年领导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的青年作文500字 篇三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一篇
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任何伟人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有他的时代条件,有他的社会背景,有他的群众基础,有他的组织依托。而作为政治领袖,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是极端重要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造就了xxx、xxx这样的伟大人物。纵观xxx和xxx一生的合作,一个精通理论,一个善于实践;一个高瞻远瞩,一个宽容大度;一个意志如山,一个变通如神;一个博大精深,一个海纳百川;一个格局宏大,一个气质非凡;一个举重若轻,一个举轻若重。两个人半个世纪的合作,堪称完美。古今中外绝无仅有。xxx最离不开的是xxx,没有xxx,xxx不会成为今天的xxx;xxx最离不开的也是xxx,没有xxx,xxx也不会成为今天的xxx。他们的境界和格局、能力和智慧、风格和气质,相生相济,和谐互补,造就了党和国家领导力量中的控制机制和动力机制的有效结合,谱写了中国政治史上的辉煌篇章。列宁在谈到马克思和xxx的友谊时,曾经讲过,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的这个评价,用在xxx和xxx的合作和友谊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xxx同xxx的合作,堪称中国xxx历史上领袖之间合作的典范。这是造就xxx和xxx这样的伟大人物的必要条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范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xxx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xxx。1958年5月1日,人民xxx落成。这座顶天立地、正大庄严的历史丰碑,碑身正面是xxx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xxx的字,虎踞龙盘,雄风万古;碑身背面是由xxx起草、xxx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xxx的字,奇逸秀隽,浑然天成。xxx和xxx的字,主题一致,风格不同,纲举目张,相得益彰,成为xxx同xxx天造地设般和谐互补关系的最好象征。
xxx年长xxx5岁,两人生于同一时代。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深造诣,造就了他们根本的共同点。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们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如磐石的钢铁信念;他们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政治上高瞻远瞩、远见卓识,行动上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他们都是时代造就的伟大历史巨人,怀抱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的厚重责任感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使命感,胸怀大如海,意志坚如山;等等。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xxx说,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作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这些根本的共同点,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结合到一起的根本思想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
但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革命经历又使他们养成了不同的气质和风格。比如,xxx浪漫,xxx实际;xxx质朴率真,xxx文雅机敏;xxx大气磅礴,xxx细致入微。xxx和xxx都幽默风趣,但xxx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典故了然于心,常常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常用讲笑话的方式说明问题;xxx则对现实洞若观火,他更喜欢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逻辑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见解。xxx会一时兴起断然采取行动,而稳健的xxx在采取行动之前却总是深思熟虑、三温四复。
xxx和xxx虽然都是南方人,但南方人和南方人也是很不一样的。xxx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中等水平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游学生活使他很熟悉中国农村,又养成了特别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深知农民的力量和土地的价值。湖南人爱吃辣椒,xxx也不例外,他把吃辣椒当成一种挑战,“不辣不革命”。他从童年起就下地帮父亲干活,只能在家里点着油灯断断续续读一些书,后来才进入省会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以后他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主要靠自学而成为自学成才的最高典范。他一生只去过两次苏联,再没有离开过中国。
xxx祖籍浙江绍兴,他的父亲是旧官吏,自己是家中的长子。他出生时,虽然家道已中落,但那样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重视的。xxx由于家庭原因,少年时期就离家从南方到了北方,先后在沈阳、天津读过书,后来又到过日本、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此,xxx早年就受到外国的影响。在总理任上,他又多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有人把xxx和xxx的不同性格比喻成“湖南辣椒”和“绍兴黄酒”,是不无道理的。
从两人的革命经历来说,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xxx在党内的名望高于xxx,在社会上也是一位影响更大的xxx人。但是,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大浪淘沙”,使xxx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到,只有xxx才是中国xxx当之无愧的领袖,只有他能使红军重整旗鼓、转危为安,他对xxx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心甘情愿以自己的才能辅佐xxx;而xxx则一生注重大处着眼,从来不屑于琐碎事务,经过长期考验,他也确信最复杂的问题只有交给xxx才放心。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长征的另一发展,是xxx从xxx身上找到最亲密的同事以及未来的政府总理。xxx是个才华出众,有非凡魅力的人物,本能地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把组织维系在一起,而同时又聪明得很,从来不想当第一号人物,去和第一把手争夺宝座。他在xxx中央当了48年xxx委员,这个打破了世界纪录。xxx是世界上伟大的政府总理之一,对党和党的领袖赤胆忠心地工作。费正清的认识是中肯的、符合实际的。
在我们党内,xxx和xxx,谁也离不开谁。xxx最离不开的是xxx,没有xxx,xxx不会成为今天的xxx。xxx最离不开的是xxx,没有xxx,xxx也不会成为今天的xxx。xxx对xxx得心应手,xxx对xxx心领神会。他们之间虽然也有过波折、有过插曲,但这种肝胆相照、朴实真诚、和谐互补,堪称完美的合作关系,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持续到他们相继走完人生里程。
据黄火青回忆:长征中,打胜仗靠的是xxx的战略方针路线,xxx则是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具体组织落实xxx的战略部署,保证了长征的胜利。解放战争中,作为xxx副主席的xxx,事实上成为xxx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助手。
据张清化回忆:周副主席在军事上是xxx、xxx完全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组织者和指挥者。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深得xxx、xxx的称赞和全军的拥戴。周副主席常常比其他同志都睡得更晚,起得更早。xxx休息的时候,除了有特急电报,他总是不肯惊扰xxx。他自己经常是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会被秘书叫醒几次。前线发来的战况报告,如有新出现的情况和地名,他为了使xxx能集中精力考虑战略决策,总是亲自加上注释,附上小图,再送给xxx阅示。
xxx的重大决策,很多是xxx共同参与的。从陕北转战到河北的西柏坡,xxx一直是xxxxxx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的身份,协助xxx指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战争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xxx曾说过,xxx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xxx则说,在陕北,我和xxx、xxx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xxx说,恩来同志在陕北时实际上是总参谋长。许多作战方案,包括以后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方案,都是他先拟好了送给主席看,由主席批,或者他先找主席请示谈好后,由他再来贯彻。
xxx协助xxx指挥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xxx军154万人,基本歼灭了xxx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xxx是指挥三大战役的最高统帅。xxx以代总参谋长身份任第一助手。许多重大决策是他们两人之间首先酝酿的,许多指挥文电是他们两人起草改定和签发的。三大战役是xxx集体领导的结晶,也是xxx、xxx天作之合的结晶。
xxx在外交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科学技术工作等方面决策中的独特贡献,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在长时期的实践中,xxx深深地认识到,xxx总是比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
1960年5月,xxx、xxx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xxx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真”,“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xxx对身边的xxx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xxx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瞬间思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既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xxx历来主张实事求是,多谋善断,他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及时抓住关键性问题,果断决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xxx的主张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xxx在党内的崇高威望,从根本上说源于实践。xxx对xxx的崇敬是发自内心的,来自于他对中国革命的深知深解,对xxx的深知深解。1949年5月7日,xxx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着重专门阐述并号召全国青年学习xxx。他说:中国人民的大革命已经走向全国胜利,我们青年要加紧参加建设新中国的事业。我们必须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能够带领我们前进。30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就是xxx。我们这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口号也是“在xxx的旗帜下前进”。我们决心举着这面旗帜前进。
1945年9月,xxx为争取xxx后实现国内和平,亲自到重庆与xxx谈判,在xxx等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斗争,终于签署了《双十协定》,xxx于10月11日乘飞机回延安。xxx来重庆时,是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xxx谈判代表张治中陪同的。在xxx要返回前,赫尔利准备奉命回国,xxx又把张治中派去甘肃省当省主席。xxx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去找赫尔利,一见面就严肃地对他说:“大使先生,你把我们的主席接出来了,你就必须把xxx再送回延安。你现在想走,这是不行的,你这个时候走,将失信于天下人!”接着他又去找张治中,情绪激动地对张治中说:“文白兄,你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你不把主席送回延安,我们坚决不答应!”后来,xxx又去见xxx,态度坚决强硬地同他交涉,并机智地提出,请张治中亲自护送xxx回延安,然后再从延安乘飞机去兰州。xxx迫于舆论压力和政治影响不得不同意xxx的要求。就这样,xxx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安全返回延安。
在重庆谈判的40多天里,xxx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xxx的安全,对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在延安上飞机前,xxx派警卫人员登机检查xxx的座位和安全带。上飞机后,他趁xxx向欢送的人们挥手告别的时候,又亲自检查了一遍。并且还特别向随行的警卫人员交代:“到重庆后,要机警,要细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xxx的安全,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xxx去重庆谈判的时候,戴了一顶浅灰色的太阳盔帽子。这也是xxx建议xxx戴的。因为这顶帽子跟军帽相比,与谈判的气氛比较和谐,表示出对和平的诚意。同时又象征着对革命先驱xxx的一种敬意,xxx先生就经常戴着这样一顶太阳盔帽子。
到重庆后,xxx和xxx曾在林森公馆住了一夜。林森是xxx政府前主席。一到那里,xxx就特别交代警卫人员仔细检查住宅及其周围的安全。警卫人员检查完毕向xxx报告,xxx怕年轻人大意,不放心,自己又亲自仔细检查。除主要地方外,连床上床下,枕头被褥都看,在椅子上坐一坐,然后才让xxx进去。住下后,xxx又叮嘱警卫人员房间不要亮着灯一直工作到天明。第二天,xxx和xxx搬到了位于化龙桥红岩村十三号的八路军办事处。一切安排妥当后,他还要在xxx的床上坐一坐,看是不是摇晃,有没有声响。红岩村十三号是一幢不大的三层楼房,它位于重庆城郊嘉陵江畔的一个红土坡上。它的公开名称是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人们简称为“八路军办事处”。xxx住在这里,离市区较远,接见各界朋友不太方便。张治中主动提出把他在市区曾家岩的公馆“桂园”腾出来,给xxx使用。在重庆期间,桂园就成为xxx在市内的办公地点。每天早上8点左右,xxx从红岩村乘车到这里办公和会客。下午6点左右再从桂园乘车回红岩休息。每次xxx外出,xxx总是亲自陪同,坐在一辆车里。
在整个重庆谈判的40多天中,xxx白天协助xxx处理繁重的工作,晚上,他继续召开会议,检查和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认真仔细地安排xxx的日程。他对主席的关心爱护,比警卫人员做得还细致,甚至连xxx喜欢吃红烧肉和炒辣子都反复交代。xxx在重庆应酬很多,但他不能喝酒,一杯酒下肚,就满脸通红。在宴会上,人们都争着向他敬酒,xxx怕他的健康受影响,总是替xxx喝光那一杯又一杯盛情难却的酒。xxx在重庆期间,尽管谈判紧张,社会活动频繁,但在xxx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连一次小感冒都没有患过,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旺盛的精力。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二篇
曲折的童年经历迫使xxx成了“小管家”,也养成了他坚强不怕苦的个性。那上学时候的xxx,又是怎样的呢?
眼看着xxx也十一二岁了,早就到了该去学校的年纪,家里长辈寻思着,也不能一直让他在老家呆着。于是xxx的四伯就托了回乡的亲戚,把xxx从老家带出来上学。只是这一走,他就再也没回过家乡。
十二岁的xxx
xxx先是在铁岭读了半年,后来又转学到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东关模范学校是个刚开了没多久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软件,都非常“新”。这所学校的教学科目,就有点像咱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还对各种文化兼容并包,既能学到咱们传统的国学,也能接触到一些西方知识。
xxx在这儿读书的时候,那可是老师们眼中的好苗子,尖子生。尤其是作文,那叫一个棒。咱们上小学那会儿,要是老师发现作文写的好的学生,都得让他在班级里读一读。xxx的作文呢,何止是在班里读啊,那都是直接被老师们贴出去、让全校同学学习的范文儿!他的国文老师曾经就感慨过:哎呀,教了几十年书,就从没遇见过这么好的学生!您听听,小时候多读书,大了准有用!
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的xxx
xxx十五岁的时候,又考上了天津的南开学校。南开学校要求学生们定期交作文。回想咱们学生时代那会儿,写篇小日记,都得咬着笔憋半天,愁得天昏地暗。xxx就不一样了,人家写作文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笔饱墨酣,连草稿都不用打一个。
有一回,xxx作为班里的优秀代表,参加了一次南开学校的作文会考,写了篇文章叫:《诚能动物论》。所谓“诚能动物”,就是说“真诚的言行,能感化世间万物”。真诚待人,众人自然会笃定地追随,大能激励后世,小能造福一方;而虚伪与欺诈,骗得了少数人一时,也骗不了全世界一世。
这篇文章,您去看了就知道,且不吹语言有多流畅,就那里面的观点,放到现在都值得品上一品。这篇参赛文章引得评委老师连连赞叹,最后拿了个全校第一。
在南开学校学习时的xxx
您可能要问了,xxx是不是只是文科不错?还真不是。他在其他科目上也没落下。化学、代数、习字这些科目也是名列前茅。
1916年3月,班级化学考试,他名列“最优者”;同年4月,班级代数考试,他得了满分;他的心算比一般同学的笔算还快,而且在全校习字比赛中,他还获得了“行书优胜奖”……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三篇
江苏淮安,是xxx的老家。在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里,xxx度过了他12年的童年时光。咱们有句老话儿说:“三岁看老”,儿时的经历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和命运。那xxx的童年又是怎么决定他未来的人生的呢?
周家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了,xxx的亲戚大多是读书人,这给小恩来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基础。
可惜的是,在xxx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外祖父相继离世,周家也至此家道中落。xxx刚一岁多的时候,他的叔父周贻淦的肺结核严重了。那会儿医疗水平不发达,肺结核算是一级致死梯队里的绝症了。家里人眼瞅着周贻淦成天咯血,也没什么办法,实在是心痛。
周贻淦
这时候就有人提了,要不就试试老传统的法子吧,兴许能管用。什么法子呢?就是“冲喜”,也就是从兄弟各房里头选个孩子过继给周贻淦。最后,他们选中了xxx。
咱们现在都唯物主义了,肯定知道,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肺结核根本不可能因为“冲喜”被治愈。所以,尽管xxx被过继给了他,可他还是没能逃过因病去世的命运。可怜周贻淦的妻子陈氏,年纪轻轻就守了寡,除了过继来的xxx也再没别的孩子了。所以陈氏作为xxx的名义上的母亲,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养育继子这件事上。同时,陈氏还给xxx请了个乳娘——蒋xxx,来帮忙照看xxx的生活起居。
xxx养母陈氏
就这么着,xxx一下子就有了三位妈妈——生母万妈妈,养母陈妈妈和乳母蒋妈妈。
养母陈妈妈是书香门第出身,文采斐然,她在xxx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了。跟咱们小时候背唐诗三百首一样,xxx小时候也背唐诗,甚至天不亮就要起来背书。五岁的时候,xxx开始上私塾,把《三字经》、《千字文》还有什么四书五经都学了个遍。陈妈妈的启蒙让xxx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xxx的生母万氏出身于官宦家庭,所以她对管理这方面是相当在行。她的口才、耐心和干练让小恩来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xxx生母万冬儿
xxx六岁的时候,万妈妈和一位兄弟合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一万元,各自分到五千,不过万妈妈觉得:大家庭里用度太大,要是留在淮安肯定很快就花完了。于是,她决定带着儿子回娘家去住,就这样,小恩来便随生父、生母、养母、乳母和弟弟一起,搬到了今天江苏淮阴市的姥爷家。姥爷家有一屋子藏书,小恩来一猛子扎进去就不出来了,在书中,他了解了历史的长度,世界的宽度,涨了见识,更活跃了思想。
可惜好景不长,三年过去后,五千元终究还是花完了,一家人只能借钱度日。由于生活状况的恶化,加上积劳成疾,xxx9岁那年,万妈妈和陈妈妈相继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捉襟见肘。
此时xxx的父亲已经去外地赚钱了,留下他跟两个弟弟在家当“留守儿童”。幸好还有乳母蒋妈妈照顾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蒋妈妈是劳苦大众出身,勤劳能干,家里吃的喝的,孩子们的衣服缝补,都多亏了她在操心。
xxx乳母蒋xxx
同时,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的xxx也根本来不及悲伤,十岁起就要帮着父亲,撑起一家子的重担。咱想想咱们十岁的时候,可能还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满院子疯跑呢,而xxx已经开始给家里当管家了。在外迎来送往,在内柴米油盐,大大小小的花销,小恩来都得一笔一笔记下来精打细算。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四篇
xxx,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xxx、xxx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xxx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xxx,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xxx(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xxx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xxx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5月在xxx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xxx委员。7月任xxxxxx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共5人)。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xxx、xxx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xxx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xxx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xxx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书记。当时xxx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为--xxx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xxx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统治区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xxx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后,历任xxx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xxx副主席。1933年春和xxx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举行的xxxxxx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xxx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当时驻在陕西西安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由于反对xxx拒绝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发动了武力拘禁xxx的西安事变。xxx任xxx全权代表与秦邦宪、xxx等去西安同xxx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xxx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期间,xxx代表xxx长期在重庆及------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xxx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xxx,积极团结xxx、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xxx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xxx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率xxx代表团同------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xxx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1949年xxx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国人民xxx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xxx中央副主席,--副主席等职。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头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对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大革命期间他同xxx、xxx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2年患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xxx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xxx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着作收入《xxx选集》。xxx在20年代与xxx结婚,无子女。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五篇
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寻找和确定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xxx是党内领导层当中为数不多的最早的几位自觉者之一,是xxx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之一。正因为他在寻找革命道路的过程当中建立了自己的特殊地位,所以xxx在构想新国家机构的时候就表示,未来政府的人选还没有定,但是有一个人是必须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谁?xxx。也就是说,在xxx还没有进北平的时候,xxx在考虑未来政府人选、考虑未来新中国的机构或人员设置时,xxx就是当仁不让的总理角色。在具体筹建xxx时,从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起草,到xxx政务院的组建,都是在xxx的组织下进行的。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六篇
文武兼修的xxx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有着一颗仁义之心,面对劳苦大众,他伸出过多少援手呢?
由于从小就受过穷,xxx对劳苦大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所以年纪很小时他就喜欢为穷苦人打抱不平。
当年他的两位妈妈去世后,乳母曾经带xxx去表舅家探过亲,表舅是个思想进步的人,还找过开明的私塾老师给xxx上过课。
青年xxx
就是在表舅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个姑娘在表舅家当过丫头,后来她被父亲带走了一段时间。有一天,那姑娘又跑回来请求表舅家收留。一问才知道:原来她的爹是个烟鬼,直接把女儿卖给了有钱人家做小老婆,姑娘嫁过去后经常挨打,受不了了才跑回老东家求救。可是表舅的妈妈听后,只是长叹一声表示无能为力,她劝姑娘回去,让她认命。这时候,小恩来看不下去了,他坚决要留下这个姑娘,还说如果夫家人来了,他就把他们打回去!
后来,xxx去东北上学时,学校有位姓吴的老校工,工作很辛苦。xxx平时就经常早起到学校帮他干活。有一天,老校工生病了,xxx去看望他时就把身上仅有的八个铜板全部留给他看病。要知道,当时xxx也只是个十来岁的穷小子。
上课时的xxx(前排左一)
在沈阳读书的三年,xxx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家住农村的同学家中拜访、考察,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现状。
当他来到曾经爆发过日俄战争的战场,听着百姓们的哭诉,他悲愤地写下了内心的呐喊:“俄败何喜?日胜何欣?吾党何日醒?”——俄国败了有什么高兴的?日本赢了又有什么欣喜的?我们的国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
就这样,少年心中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逐渐演变成挽救国家于水火的渴望。当xxx以优异成绩从南开毕业之后,他便决定去日本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临走前,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本诗大意:气势豪迈的歌刚刚唱完,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文学的书,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即使目的达不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xxx日本留学时所作的诗
一个英雄,一个领袖,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七篇
从南开学校毕业后,xxx希望能继续求学。由于家境贫寒,他决定报考日本官费学校。当时,中日两国之间有一个由日本政府指定学校为中国代培留学生的协定。该协定规定:中国学生凡能考取指定的日本大专学校之一的,可以享受官费待遇,直到学成返国为止。
1917年7月下旬,xxx和李福景等同学去北京筹划赴日本官费留学事宜。经过奔走,靠同学、师友的帮助,筹集到一笔最低限度的费用。此时,xxx的伯父周贻赓已被调充奉天全省清丈总局西安清丈行局科员。xxx非常感激伯父的抚养,所以行前特地到东北探望伯父,并到沈阳母校同师友相见话别。8月13日,他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表达出他振兴中华的愿望。
1917年9月,xxx由天津登轮船赴日本。10月,他进入日本东京神田区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文,准备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如果考取其中的一所,就可以得到官费学习的待遇。
由于学习备考时间很短,xxx倍感压力。1917年12月19日,他致信在美国依阿华州格林奈尔大学学习的南开同学冯文潜,谈旅日留学生活,说:“弟自来此预备,尚称合式。”“官费考试在明岁六月,届时背城一战,成败与否不敢预料。”在日记里,他还写道:“我想我现在已经来了四个多月了,日文日语一点儿长进还没有,眼见着高师考试快到了,要再不加紧用功,不要说没有丝毫取的望,就是下场的望恐怕也没了。”“我一个人,除了念书,还有什么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
1918年3月4日至6日,xxx投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共考日语、数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化学、博物8科,还进行了口试。遗憾的是,因日文成绩不好,他未被录取。不过,xxx在精神上并没有过于沮丧。此后,为准备7月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他打起精神,给自己制定了紧张的学习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自从考完了师范后,心里头非常的着急,以为七月里考第一高等,功课若不预备好了,定然没有取的希望。要打算取上,非从现在起起首用功,断然没有把握。”他还制定了高度紧张的计划:每天读书小时,休息和其他事小时,睡眠7小时。
不过,由于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使得xxx的复习计划几乎完全被打乱。直到6月初,他才重新开始温习功课,全力以赴准备考试。1918年7月2日、3日,xxx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又因日文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心情懊丧。在随后的日记中他写道:“昨前两日试验失败,心中难堪异常。”“这叫做自暴自弃,还救什么国呢?爱什么家呢?不考官立学校,此羞终不可洗。”
1919年3月,xxx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后,决定回国学习。临行前,他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书赠为他饯行、一同赴日求学的南开同学张鸿诰,在附言中表示:“返国图他兴。”尽管未能进入日本大学深造,但留日期间的自学和实践活动,还是给xxx带来很大的帮助,思想上的进步更是十分明显。
勤工俭学:确立共产主义信仰
1919年9月25日,xxx出席南开学校大学部的开学典礼,是该部的第一届文科学生。为进一步探求救国真理,经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推荐和资助,xxx决定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英国留学考察。1920年10月8日,他和南开同学李福景同获北京华法教育会开具的赴法证明。行前,他与天津《益世报》商定,作为该报驻欧记者,以撰写旅欧通讯所得稿费来维持旅欧期间的生活。
1920年12月13日,xxx与李福景等人,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抵达马赛港,随即换乘火车到巴黎。xxx在此短暂停留后,于1921年1月5日赴伦敦,开始对英国作“社会实况之考查”。由于伦敦生活费用大,他决定投考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大学。1月25日,xxx致信严修,禀报办理入学手续之事,并谈及欧洲现状,说:“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战地恢复旧观至今日犹不能达百之五六,满目疮痍”“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
相较于赴日之时,xxx在思想上成熟了许多。赴欧之后,他广读博览,涉猎各种学说思潮,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1月30日,他致信表兄陈式周,探讨救国之道,说:“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留学的目的“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至若一定主义,固非今日以弟之浅学所敢认定者也”。在比较了俄、英两种改革社会的途径后,说:“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暴动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同时又说:“以今日社会之麻木不仁,‘惊骇物议’,虽易失败,然必于此中乃能求振发,是又弟所深信者也。”
由此可见,已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xxx,如今想在欧洲实地考察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真相,进一步了解欧洲各种改造社会的主张,从而最后选择并确定自己所要走的道路,并把它应用到中国来,寻求
拯救中华的具体途径。按照出国前的约定,xxx赴欧后即准备给《益世报》撰写通讯,向国内介绍国际大事。1921年2月1日,他撰写了第一篇旅欧通讯《欧战后之欧洲危机》。文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影响维何?曰生产力之缺乏,经济界之恐慌,生活之窘困。凡此种种,均足以使社会上一般人民饥寒失业交困于内外。”在分析了战后欧洲种种社会危机后指出:“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xxx采写了大量国际新闻,通宵达旦地为《益世报》撰写通讯,评述国际间大事。
与此同时,xxx充分利用当时自共产国际成立后,欧洲各国共产主义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报刊十分流行的条件,结合对英、法等国社会实况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先后研读了英文版的《xxx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订阅或购买了法国xxx机关报《人道报》、英国xxx机关报《xxx人》,以及《xxx人评论》《劳动月刊》等。同时,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主义,他与觉悟社社员多次通信探讨,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比较。
经过反复地学习和思索,xxx终于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才华全部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22年3月,xxx致信国内觉悟社成员湛小岑、李毅韬,叙述自己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经过,说:“我从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我认清(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迟到去年秋后才定妥了我的目标。”他表示:“觉悟社的信条自然是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来,用一个Communism(意为共产主义——编者注)也就够了。”在分析、比较欧洲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后,他强调说:“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
1924年1月,在中国xxx人的参加和帮助下,xxx在广州召开中国xxx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鉴于国内革命运动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革命骨干,xxx和刘伯庄、周子君等人于7月从法国启程,由海路回国。两个月后,xxx到达广州,出任xxx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
(来源:《湘潮》2017年第3期)
xxx的青年作文500字 第八篇
年少的xxx,经常与在奉天省(今辽宁省)谋生的伯父周贻赓通信。通过字里行间的所思所想,周贻赓对这位侄儿的才学和品行十分欣赏。当周贻赓在奉天度支司(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俸饷科升任科员,生活稍稍安定后,便写信要xxx到东北去,跟随自己继续读书。
1910年春,xxx随同回家探亲的三堂伯周贻谦来到奉天省银州(今铁岭县),在他家寄居,并入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书。这年秋天,他移居奉天府(今沈阳市)周贻赓家,入新建的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丁班学习,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10门。
在东关模范学校两年间,xxx“肆力学科,兼好读散文小说及新闻杂志”,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由于广泛阅读《史记》《汉书》《离骚》等书籍,xxx的作文尤受老师赞许,常被批上“传观”二字,贴在学校的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其中,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xxx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学生!”
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东北更是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的重点。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数十万无辜的中国人惨遭战争劫难。1910年,日本吞并了与东北仅一水之隔的朝鲜,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xxx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自己还订了当时奉天出版的《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
随着认识的深入,xxx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怎样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怎样使中华民族得到振兴?这使xxx无法平静下来,并开始了艰辛的求索。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xxx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年的10月,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xxx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同学也都纷纷剪掉了辫子,表示同清朝政府决裂。
1912年10月,xxx作《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文中提出:教与学的目的,都是为国家造就人才,使国家富强起来。他写道:“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为了论述怎样才能把教育办好,xxx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具体而言,校长和教师则“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应奋勉学习,“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并充满感情地说:“吾恐同学之智识亦无由新,道德亦无由固,而欲丛人才、蔚国器,难矣。”
这是现在保存下来的xxx最早的一篇文章,充分表现出他的非凡才能。国文教师看后,欣喜地评价道:“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1913年6月,这篇文章被评为甲等作文,在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上展出。并作为范文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等书,均收入这篇作文。由此,足见这篇文章的优秀程度。
从江淮平原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xxx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适应东北的环境,他无论冬夏都坚持室外体育锻炼,强健了体格,并习惯了吃高粱。此外,作为南方来的学生,他还克服了陌生环境的影响,学会了结交各方朋友。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新式教育,更是使他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为他之后的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这是xxx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后来回忆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