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一
家乡的古祠堂
我家乡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小镇,镇上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它是我们村民祭祖的地方,也是我们家乡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祠堂建于明朝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建筑和古代的工艺美术,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祠堂的主体结构由大门、正殿和后殿组成,整个建筑精美细致,雕刻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髓。
进入祠堂,正殿中间供奉着我们村的祖先神像,左右两侧是祖先的牌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我们村民都会来这里祭祖,烧香拜祭,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祭祖仪式庄重肃穆,每个人都心存敬畏之情,这是我们村民传统的习俗,也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和传承。
除了举行祭祖仪式,这座祠堂还是我们村民们聚会、举办庆典活动的场所。每逢重大节日,祠堂内外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传统的节日服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家乡文化。
祠堂不仅是我们家乡的一处历史遗迹,更是我们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也见证了我们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每次经过祠堂,我都会驻足凝望,感受到一份肃穆和神圣,同时也思考着我们的文化传承和责任。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座古老的祠堂。它是我们村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家乡文化的瑰宝。我希望祠堂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它永远矗立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上,为我们后代子孙传达着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二
家乡的古祠堂
我家乡是一个古老而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而这里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那座古老的祠堂了。每当我走进祠堂,总能感受到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这座祠堂建于明朝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建筑和古代的工艺美术,给人一种古朴而庄严的感觉。祠堂的主体结构由大门、正殿和后殿组成,整个建筑精美细致,雕刻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髓。
祠堂中间供奉着我们村的祖先神像,左右两侧是祖先的牌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我们村民都会来这里祭祖,烧香拜祭,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祭祖仪式庄重肃穆,每个人都心存敬畏之情,这是我们村民传统的习俗,也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和传承。
祠堂不仅是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也是我们村民们聚会、庆祝节日的地方。每逢重大节日,祠堂内外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传统的节日服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家乡文化。
祠堂是我们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也见证了我们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每次经过祠堂,我都会驻足凝望,感受到一份庄严和神圣,同时也思考着我们的文化传承和责任。
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也为祠堂感到自豪。它是我们村民共同的记忆和文化符号,是我们家乡历史的见证者。我希望祠堂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它永远矗立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上,为我们后代子孙传达着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祠堂成为我们家乡的骄傲和自豪!
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三
6月11日早晨,本是个可以睡懒觉的周末,但我却早早起了床,因为我有幸成为了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一员,并获得了参加“穿越历史,走读龙门”实践活动的机会,内心感到格外兴奋和激动!
带着期盼,带着好奇,我坐上了去龙门的大巴。约摸半小时左右的车程,龙门古镇就到了,哈哈,还真快啊!下了车,我们第四小组的6位成员很快便聚集在一起,并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活动前的准备:取队名和口号。取什么样的队名好呢?大家七嘴八舌地你一言我一语,可是取的队名感觉都不尽如人意。正为难时,老师提示我们:这次活动的地方是龙门,希望有神龙相助,不妨从这思考。经过老师的一点拨,大家马上就确定了队名——“龙之队”。不过,有了队名,口号似乎又把大家给难住了。队员们个个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此时,我心想:“龙之队,龙之队……必须充分体现我们队的实力与气魄,届时活动中哪个队员如果泄了气,就可以用这句口号来激励自信和鼓舞士气。”我小声地嘀咕琢磨着。突然,我眉头一皱,不由得计上心来,于是就大声念道:“飞龙,飞龙一声吼——”其他队员还真有默契,稍一思索,不约而同地叫道:“大地抖三抖!”就这样,一句押韵的口号新鲜出炉了!志愿者老师竖起大拇指夸我们好能干,队员们甭提有多开心了!
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了。进了古镇的入口,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明清古建筑,黑瓦白墙,狭窄悠长的老街、卵石铺成的小路,真是古色古香,让人仿佛是来到了古代。我一边走一边聆听着孙校长介绍龙门古镇的历史。原来,这里曾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孙权的后代在此已经生息繁衍了六十多代。小镇6000余人口中,90%的村民姓孙,是我国孙权后裔的最大集聚地,孙校长也正是孙权的后裔呢……听着孙校长娓娓道来,我打心眼里觉得导游也没他说得好呢,孙校长不愧是土生土长的龙门人,对龙门的历史和文化真是知之甚深啊!
跟随着孙校长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孙氏祠堂。孙氏祠堂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孙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在这里,通过看图片资料和讲解,我了解了孙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变迁、发展的轨迹。
随后,我们进入了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砚池诵读。诵读的内容分为必读与自选两块,诗词均与龙门有关,有的体现了龙门的历史,有的赞颂了龙门的风光……每个小组认真而有序地准备,集中队员智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瞧,诵读表演开始了!有的组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有的组声情并茂,队形超酷……伴随而来的是一阵阵热烈的鼓掌声和叫好声。
采访古镇手艺人是接下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之前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过记者采访,但我却从未亲身体验过。“这次可是来真的了!俺的第一次采访!”我心里感到一阵惊喜。我们组抽到了“油几”这个词,意味着要去采访的是位擅长做“油几”的手艺人。听到“油几”这个词,一开始我感觉有点陌生:油几?油几是什么呀?过了一会儿,我想起来了,是一种食品,这是方言呢,哈哈!一路上,我们询问了几位老奶奶,终于找到了一位做油几的手艺人——一位朴素的中年妇女。我壮着胆子上前向阿姨问好:“阿姨你好!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吗?”阿姨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组员们滔滔不绝地问了起来。从阿姨口中我们得知,她做油几已经三年了。她告诉我们,油几要做得正宗、口感好,除了配料不能少(鸡蛋、芝麻等),每道工序(和、揉、炸等)的技术也很讲究;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叫法也不一样。第一次采访感觉顺利又轻松,并且还收获了一些知识,我觉得真有意思!
采访过后,进入了此次活动最具挑战性的环节,那就是汇报表演。我们组尝试着写一副关于油几的对联,来展示小组的采访成果。油几整体上是黄色的,表面的芝麻则是黑色的,尝起来又酥又脆,于是我就写了一句“黄中带黑品酥脆”。我还想表达油几这小食品很香的特点,揣摩一会儿后便有了下句“小小身躯阵香来”。队员们看了都说好,对仗工整,用词精炼。很快,到汇报表演的阶段了。其他小组都是还原采访的过程,扮演手工艺人,扮演小记者……整体构思和表演的形式大同小异。而我们第四小组的队员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则以快板的形式进行表演:
龙门艺人多又多,
哪家艺人属最棒?
油几老板数第一。
用料多,面粉鸡蛋加芝麻;
工序多,和面造形油里炸。
味道好,又香又油嘎嘣脆;
历史久,祖祖辈辈传下来。
油几老板真大方,
美味油几免费尝。
尝一口,香又脆,
咬一口,甜到心坎里。
吃油几去喽!
龙门之行在我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回望这古老而又神秘的小镇,我满眼眷恋。那悠长的小路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再次去解读它……
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四
寓意生命之火的风信子,紫色的花朵缀在垂下的枝上,飘曳于水中,盛开了爱与生命。它始终在祠堂边生长着。
在故乡的山顶上有一座祠堂,我曾经踏着泥泞的小路上去看过,朱红色的漆掉了一半,但站在祠堂门口时,却不由自主地敬重,透过朱红的漆,仿佛能看出当年的光景。
父亲年轻时曾在这里上学,我现在所走的这条小路当年并没有,是后来踩出来的,从山脚的土房子里走出来,往山上要走十几里山路。为了上学,父亲常常天不亮就带着妹妹上祠堂。一到下雨天,摔跤是常事,更何况雨水让路上的黄泥变得湿滑而难行,父亲常常要背着妹妹一步一步走在上学路上。等到了祠堂,浑身都是泥,全身都湿透了。父亲总是在祠堂门外先把泥抖掉,把身上的水泥干净再踏进祠堂。
他个子高,只能坐在后排,父亲告诉我他当年很怕读书,因为他坐在后排,放在顶上的一个个棺材一览无遗,他一抬头看先生,那头顶的棺材也会看见。于是他总是低着头读书。
靠墙角的地方临水,又湿润,里面时常生有晃着紫色小花的风信子。每当父亲的心被恐惧所占领,看着墙角临水而长出的紫色小花,内心又被美好而感动。风信子在秋冬会枯萎,但父亲常常在祠堂上课时习惯性朝墙角望去,仿佛有了风信子的陪伴,内心也渐渐不再恐惧,就这样,风信子陪了父亲读了五年小学。
我站在祠堂门口,问老乡现在这里是干什么的。老乡告诉我现在的祠堂被用来作戏。我走进充满乡音和掌声的祠堂,看了看破落的墙角,几株紫色的小花特别显眼。我突然泪水盈眶,对着它喃喃自语:“是你,陪伴了父亲上学的日子,是你在他单调贫穷的日子里,陪伴着他,给予他爱与光明
。”
父亲说贫穷不是唯一的苦难,正如陪伴不是唯一的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亲知道,当风信子再次开花时,定是郁郁葱葱的新生与陪伴。
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五
拉响了沉重的铁钟,历史的回音萦绕在我的耳畔,久久未曾散去……
——题记
独自一人走进幽深的大门,门边疯长的杂草已是数年未清,蔓到门槛上,绿的刺眼。门里头古色古香,弥漫着淡淡檀香的气息。一颗大榕树下挂着一盏铁钟,门上“杨氏祠堂”的牌匾泛着淡淡的金光,虽有些年头了,却格外显眼。历史的回音,回荡,回荡……
门内的小院是一片荒芜了的空地,细碎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地上积存了厚厚的一层。踩上那么一脚,“嘎吱”的响声清脆动听。那棵硕大的榕树,怕是年纪很大了吧!记得爷爷曾给我讲过,那是我们祖先栽下的,为的就是告诫子孙,只有时间才会沉淀出精华,才会孕育这一刻参天大树的雄伟。
走进了祠堂,扑鼻的是檀香的芳香,却浓的呛鼻。一切如几百年前一样,只不过中途修缮了几次,才不至于面目全非。这座小小的祠堂,与时间比赛,于是留下了道道沧桑。墙上有的是祖辈将军为国效力,英勇作战的风姿,镶嵌在“杨氏祖训”的一旁,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耳畔响起了战士激昂的口号。烟火扬起,视线被纷扬的沙尘模糊,留下一片惘然,还有,一片惨烈……
这就是历史,属于我们自己一祖人的历史。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每个人的身上折射出当代的历史。我聆听着祖辈留下的淳淳教诲,指尖触过一道又一道历史的风霜伤痕,历史的回音便是我们祖上千古流传的佳音,萦绕耳畔。
迈出庭院,那盏古钟旁坠下一条粗绳,伸手一拉,浑厚的钟声敲击着我的心扉,如海浪抨击这岸边的礁石般清冽。
声音渐渐变小,却未消散,我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既是行走在这不足一百平方的小祠堂中,而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洗涤了一次心灵。明白,忘记仇恨,是坦然;忘记祖祖辈辈曾经历的苦难,这是耻辱!我们无法忘怀,曾经的伤痛,难以言喻!我们只好用自己的拼搏来缅怀这一切的一切。
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我,历经洗涤。
家乡的古祠堂作文 篇六
中华民族历经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七十年我国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方便。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家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老家镇上的小河边曾经是长满野草的平地;更早些,马路上可不是又长又直的柏油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从前很多房子都是木头做的,现在变成了钢筋水泥盖的小洋房;还有以前河里有许多垃圾,浑浊不清,可如今又变回了清澈的小河,也有专门负责清理河道的清洁工;小河岸上的石子路如今变成了塑胶步道,成了人们散步的好去处。
镇上有许多村子,我们就来说说桂林村吧!从前,桂林村的小公园杂草丛生,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后,小公园焕然一新:盖起了漂亮的亭子供人们乘凉,铺起了鹅卵石步道供人们走路,种起了花花草草供人们观赏。村子里的祠堂荒废了好多年,重新翻新后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当然也吸引了很多外来的人们前来参观游玩。桂林村村部的楼房也重新修建过,增设了村部介绍和文明提示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也丰富:傍晚很多人在祠堂里看戏、看书,老人们有的散步、有的打牌,孩子们在外头捉迷藏、放风筝,还有些哥哥姐姐在比赛跑步呢!桂林村成了文明村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到此观光旅游。我叔公就开了一家“米垄湾休闲山庄”,这两年每逢节假日游客都爆满,叔公常对我说:“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是啊!多亏了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也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