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16-03-03 01:34: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及性质。

2. 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及性质。

难点:负数相乘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有理数乘法的相关教学素材。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示范计算过程。

3.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及性质。

2.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逐步介绍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并通过示范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规律。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示范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通过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口头回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及性质,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理数的乘法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规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及性质。

2. 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及性质。

难点:负数相乘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逐步介绍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包括同号相乘、异号相乘等。

3. 示范:通过多个例子演示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4. 练习: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知识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归纳规律。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示范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通过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口头回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有理数的乘法方面建立扎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三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五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