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推荐3篇)

时间:2015-08-04 06:11: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 概念讲解: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均数。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拓展他们对平均数的认识。

5. 总结: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应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出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拓展思维。

4. 综合实践: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反思: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实际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平均数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数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答,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

  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

  2.引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为后面学习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1.组织学生讨论: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1)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

  (2)1.2m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

  课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1.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学生进行计算,独立填表,排出名次。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分的规则。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赛中的评分规则和平常的求平均数方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交流并汇报:平均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