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17-03-05 08:33: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步骤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轨道等。

2.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讲义资料:包括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公式及相关例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讲解: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

4.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讨论:

1.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本质。

六、课堂作业:

1. 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设计一个新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物理规律,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

2.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轨道等。

2. 实验内容:通过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讲义资料:包括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推导和相关例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碰撞实验的视频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其数学表达。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碰撞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

4.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碰撞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讨论:

1.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碰撞实验中不同情况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2.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拓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

1. 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提出一个新的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继续探索物理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 篇三

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

  一、动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单位是kg

  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

  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

  (1)P=Pt一P0,主要计算P0、P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 P=Ft,通常用来解决P0、P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

  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单位是N

  2、冲量的计算方法

  (1)I=Ft.采用定义式直接计算、主要解决恒力的冲量计算问题。

  (2)利用动量定理 Ft=P.主要解决变力的冲量计算问题,但要注意上式中F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t=mv/一mv或 Ft=p/-p;该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质点m在短时间t内受合力为F合,合力的冲量是F合质点的初、未动量是 mv0、mvt,动量的变化量是P=(mv)=mvt-mv0.根据动量定理得:F合=(mv)/t)

  2.单位:牛秒与千克米/秒统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

  3.理解:(1)上式中F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和动量都是矢

量。定理的表达式为一矢量式,等号的两边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阶段,动量定理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这时可规定一个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负,这样就把大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质点。求变力的冲量时,可借助动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冲量定义式.

  4.应用动量定理的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和受力的时间(明确质量m和时间t);

  (2)分析对象受力和对象初、末速度(明确冲量I合,和初、未动量P0,Pt);

  (3)规定正方向,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5)解方程。

  四、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动量守恒高三物理教案【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