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时间:2015-03-03 09:32: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郦道元是作山水文的大家,他的《水经注》,在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翻译】:

  (前一段)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后一段)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真的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犹如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鉴赏】:

  《河水》中的“孟门山”一节,即是其中之一。此节主要描写了黄河经过孟门山这一地段时,两岸山峰的险峻,河水的急流汹涌。展示了祖国山河雄伟壮观的景色。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文由写水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郦道元由水引山,引出之后再具体点出山的地理位置:在黄河南岸。郦道元这样用笔,使山有托,水有依,比孤立地介绍山给人的印象要深刻,且在文章的开始,就使水山齐出,为后文的具体描写作了铺垫。接下去写山的矿藏:“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既有极宝贵的金、玉,又有黄土和可作涂料的黑石。不言山的价值,而其价值自现,突出了山的“内在美”。然后写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在远古洪水泛滥之时,孟门山也同其它山阜一样,被滔滔洪水淹没,它的“内在美”、“外在美”是不被人们认识的。古圣人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开凿孟门,治服洪水,孟门山才见天日,并由此得名。郦道元在介绍孟门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的同时,描述了洪水泛滥的可怕情景:“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表现了水的凶,为后文写水设了伏笔,但凶水终被治服,也显示了古代人民开发黄河的功绩。接下去写孟门山的风光:“北发孟门九河之隥。”北上孟门山巅,可见九曲的大河。登山远望,孟门山一带风光尽收眼底,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不顾路途的曲折艰难,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是那么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这段最后,郦道元又以自己的见闻,对孟门山给予介绍:“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对孟门山的具体位置、古况、名称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增强了形象感和可信度。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郦道元在这段中主要用粗线条勾勒孟门山,概括写它的风光,但它却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两段的具体描写,都将围绕孟门山展开。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其一是紧紧围绕孟门山着笔。郦道元写黄河的流经,是为了引出孟门山;写矿藏,是为了突出孟门山;写古代洪水,是为了介绍孟门山的历史、点明其名称由来。其二是借用前人的话描述孟门山。写矿藏,引《山海经》;写古况及名称来历,引《淮南子》;写风光,引《穆天子传》。郦道元征引前人的话来描述孟门山,说明孟门山很久以来就是名山,受到前人的重视。郦道元这样用笔,既把孟门山的`情况介绍给了读者,同时又含前人对其认识、评价,收一箭双雕之效。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郦道元先写河道宽阔:“河中漱广”。汹涌的河水把河道冲刷得很宽阔,而且还将继续冲刷下去,河道也还将继续加宽。接下去写河谷幽深:“夹岸崇深”。两岸高峰耸立,下有急流驶过,高岸急流相衬,更显河谷幽深。以上表面上写的是河宽、谷深,实际上表现的是山间广阔、山的高耸。孟门,“经始禹凿”而成,河从孟门穿过,河宽,门自阔。孟门两框,就是河的两岸,孟门一带的河岸就是山,山也就是岸。河宽,显示出两岸山峰被宽急的河水分开,遥遥相对,空间无比广阔;谷深,显示出高峻的山峰挺拔耸立。这里门与岸、岸与山是统一的,郦道元不言山阔山自阔,不言山高山自高。接下去写山险:“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不仅崖岸欲倒又止,而且巨石也是似坠非坠的样子。其险也若此,又有谁不望之心寒,闻之胆战呢?这段的最后,郦道元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古语,揭示了孟门两岸山势奇险形成的原因,显示了水的力量,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这一段,是郦道元在上文总括孟门山的基础上,对孟门两岸山势的具体描写。其特点,一是层次清晰有序。郦道元对山势的描写,是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的。远望“河中漱广”;俯察“夹岸崇深”;仰视“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这样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全。二是动静结合。“倾崖返捍”,崖岸即倒,但又是坚实的;“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石欲落,但又是可靠的。这样写,动中见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真。

  第三段写孟门一带水势。对水势的描写,郦道元主要从三方面着笔。一是浪急:“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孟门一带滔滔的河水浪打浪,水浪的相互撞击,溅起众多细小水珠,浮在宽广的河面上,如同云雾一般。二是写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凶猛狂怒的河水,崩起浪涛万尺,悬流一落千丈,鼓起的浪涛如万山奔腾,层层巨浪翻滚而来。如此狂涛巨浪,实属罕见。三是写流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如果是乘竹筏,从孟门下龙门,其速度之快,即使是坐上四匹快马驾驶的车,也是望水莫及的。郦道元在此用“非驷马之追也”的否定句式,肯定了水的迅疾。

  在这段里,郦道元对水势的描写,笔力千钧,成功地描写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对水势的描写,郦道元除了正面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方法。“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用人的感受,渲染了水的汹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用《慎子》中的话,写出了水的流急,虽未直言水之迅猛,而迅猛之势毕现。

  孟门的自然山水是雄伟的、壮丽的,再经郦道元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显得瑰丽无比。郦道元笔下的孟门山,山势高峻,峰崖峥嵘,孟门水,汹涌澎湃,骇浪翻腾,奇山异水,相得益彰。读此文,不禁使人对孟门峡奇景产生热烈向往之情,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人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这个评价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郦道元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

  在郦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为长,承袭其父永宁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县)。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北魏都城于公元493年南迁至此)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担任过冀州镇(今河北省冀县)东府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严谨求实的郦道元

  (1)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故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2) 郦道元对所得各种资料先进行分析研究,再亲自实地考察,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古书上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贵族智伯曾说:“汾水可以淹没魏氏诸侯的都城安邑,而绛水可以淹没韩氏诸侯的都城平阳。”郦道元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亲自沿着这两条河考察,发现汾水河床高,安邑处在东岸低洼处,可能被汾水淹没;而平阳地势高于绛水河床,绛水绝不可能淹没平阳。他又根据各种记载,在“谷水”的注中更正了《水经》以“涧水”为“渊水”之误。郦道元这种细心求真的态度,足以为现代研究者的楷模。

  《水经注》其格局壮阔,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为基础外,还涉及当时许多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已超越前人甚广。时间上,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约2000多年。

  郦道元将丰富的自然及人文地理有系统地融入广阔的时空架构中,《水经注》因此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以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明清以后,许多学者对《水经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掀起了所谓的“郦学”。

  (3)文学贡献

  郦道元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郦道元驿(今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 《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 《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