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醉留东野
  •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夸:号称。
    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韩愈自指。
    奸黠(xiá):狡猾。
    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巨钟:比喻孟郊。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参考资料: 1、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 2、孙昌武.韩愈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4:第9页
  •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参考资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289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
  • 杜建徽 杜建徽(864—950年),字延光,五代新城(今富阳)人。杜稜幼子。
  • 王正己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号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宁波)人。历丰城县主簿,婺州司法参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阴军、饶州,以事罢。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提举盐事(《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东路转运判官除直宝文阁(同上书职官六二之二六),秘阁修撰。出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以疾,主管武夷山冲祐观。宁宗庆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见《玫媿集》卷九九《朝议大夫秘阁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铭》。
  • 陈琡 陈琡,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于徐,性耿介,不合,挈家居茅山,焚香习禅。
  • 李询 李询是李穆之兄李贤的儿子。李贤仕周、官至大将军。李询为人,深沉而有大略,颇涉书史,识见宏远,饶有父叔之风。周世曾任纳言上士、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视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京师守卫之责。周卫剌王承武帝不在宫的机会作乱,城门已闭,并焚肃章门,以阻宫中外援。李询时在宫中,益其火势,使贼不得入宫,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说明李询临危不乱的镇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经过,深加器重,拜仪同三司,任长安令,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爵封平高郡公,当时已崭露头角了。
  • 温宪 温宪(约840—890后),字号不详,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温庭筠之子。仕途坎坷。光启中,为山南从事。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后任郎中。《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诗补编》一首,《唐文拾遗》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唐才子传》卷九、《金石续编》卷一一温宪《长史程修己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