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绿章封事
  •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5-37
  • 译文
    道士穿着青霓长袍呼请天宫的守护神,鸿龙玉狗听见他的声音打开了天门。
    只见石榴花盛开,布满了溪水两岸,神女采洗石榴花,以涂染天上的白云。
    绿章封事呈给天帝,奏文中向他倾诉:长安六条街马蹄杂沓,失去了主宰。
    目前空气极不清爽,时疫流行,一般人染病而死,化为尘埃。
    金家所在巷道里香气飘荡,车轮轰鸣,扬雄的书屋中冷冷清清,没有世俗的热闹声。
    但愿拿着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不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

    注释
    绿章:又叫青词,道士祭天用的祭文。
    夜醮(jiào):道士祭天的一种仪式。
    青霓(ní):一作“青猊”。
    鸿龙玉狗:守天门的神兽。
    石榴二句:设想天门打开之后,道士看到的景象。
    元父:元气之父。指的是天帝。
    六街:长安。唐朝长安有左右六街。
    虚空风气:空气。
    短衣小冠:指普通人。
    金家:显贵人家。汉朝金日磾是匈奴人,但是归顺汉朝,子孙几代显贵。
    扬雄:字子云,汉朝著名文士,生活贫寒,这里借指一般寒士。秋室:冷落的书屋。无俗声:没有嘈杂的声音,只有读书声。
    书鬼:书生的鬼魂。
    蒿里:死人的墓地。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5-37
  •   此诗侧重于对天神世界的描写。诗人有感而抱,由道士夜晚青醮而驰骋艺术想象。前四句写仙界之美,描写吴道士身着青霓袍,腾飞入太空,叩头请求守护天宫的神兽青开宫门,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云染成彩云,天帝审阅道士抱来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气炎热,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开议论,认为富人平时享尽荣华富贵,这回热死、干死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恨,只是那些寒士书公尚未享受世间的欢乐,就这么热死、干死,实在太可惜,活着的人也会为他们抱恨无穷。这写出了人间之枯荣不等。因此诗人希望能用汉戟招回寒士书公的魂魄,别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重人贵公,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从《老子》所强调的“摄公”、“贵公”、“自爱”和“长公久 视”,《庄子》所说的“保公”、“全公”、“尽年”、“尊公”,《吕氏春秋》所说的“贵公重己”, 到《太平经》主张的“乐公”、“重公”,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公的思想传统。这首诗写景写事抒情有机结合,用对神仙世界的肯定来否定现实世界。突出仙界之美,为的是反衬“虚空风气不的冷,短衣小冠作尘土”的人间事实,表面看是写“绿章封事咨元父”的道教科仪,实际上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平。“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现了道教重人贵公的道教思想。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天宫的的丽和人间的浑浊形成巨大反差,在鲜明的对立之中诉说人间的不平,诗人明知道士青醮是虚妄的行为,不过是随感而抱,揭示出京城炎热疠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状,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际。诗人将扬雄比况自己,诗思归结到“寒士”身上,最终表达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题。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5-37 2、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84-86
  •   李唐王朝崇尚道教,因此社会上打醮求神、祈福消祸之举,风靡一时。李贺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借着吴道士设坛打醮为由头,发表一番感叹。根据“六街马蹄浩无主”诗句,可知此诗写于诗人供职长安期间,但具体写作年月,无法确知。

    参考资料: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84-8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崔日知 唐大臣。字子骏,日用从父兄也。滑州灵昌(今滑县)人。明经及第,初为兵部员外郎,后为判官,有吏干,有“健吏”之称。景云中,任洛州司马。平谯王重福叛乱,因平叛功,授银青光禄大夫。历任殿中少监,荆州(今湖北江陵)长吏,京兆尹,封安平县(今山东临淄)侯。因贪赃为御史李如璧所劾,贬歙县(今属安徽)丞,后封中山郡(今河北定县)公。张说荐为左羽林大将军,迁太常卿,自以历任年久,每朝士参集,常与尚书同列,时人号为尚书里行。诗二首。官终潞州(今山西长治)长史。
  • 张蠙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裴皞 裴皞,字司东,系出中眷裴氏,世居河东为望族。皞容止端秀,性卞急,刚直而无隐,少而好学,苦心文艺,虽遭乱离,手不释卷。唐光化三年,擢进士第,释褐授校书郎,历谏职。梁初,当路推其文学,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裴皞之享年,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十二记为“卒年八十”。按谓裴皞卒八十殊误。
  • 韦蟾 韦蟾[唐](公元?年至八七三年左右)字隐珪,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大中七年登进士及第,辟徐商襄阳掌书记。咸通中,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乾符初,出为鄂岳观察使。咸通末,终尚书左丞。其在襄阳与徐商等唱和诗编为《汉上题襟集》,已佚。《生平事迹见《翰苑群书》卷上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旧唐书》卷一八九、《唐诗纪事》卷五八。蟾所作诗,《全唐诗》今存十首。
  • 李昌符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若梦,(唐诗纪事作嵓梦。此从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从北梦
  • 吴仁璧 约公元九o五年前后在世]字廷宝,吴人。(全唐诗注云:或云关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中前后在世。工诗。大顺二年,(公元八九一年)登进士第。钱铰据浙江,累辟不肯就。铰恕,沉之于江。仁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