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白田马上闻莺
  •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 3、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 译文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游啊游,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注释
    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 3、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参考资料: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2、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
  •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参考资料: 1、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卢征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晚唐诗人。懿宗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三。《全唐诗》存诗1首。
  • 黄颇 黄颇(?~?),字无颇。江西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卢肇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二十二人。试题有《风不鸣条诗》。黄颇与状元卢肇是同乡,黄颇家境富余,卢肇自幼贫苦。二人同日同路结伴赴举,当地官员于离亭置酒饯行,只请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卢肇却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来“卢肇、黄颇同游李卫公门下。王起再知贡举,访二人之能,或曰卢有文学,黄能诗。起遂以卢为状头,黄第三人。”黄颇官监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说》,事迹不详。
  •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 柳郴 柳郴(一作郯),唐大历间进士。集一卷,今存诗二首。
  • 黄崇嘏 黄崇嘏,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关于黄崇嘏身世,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状元一说,故其素有“女状元”之美称,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
  • 徐月英 徐月英,晚唐(五代十国)江淮名妓,生卒年不详,工于诗,有诗集传于当时,今佚,现仅存七言绝句两首,外加断句一联。所谓断句即:枕前泪与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后被宋代女词人聂胜琼借去,凑成了一首《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