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悲陈陶
  •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8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注释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 译文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注释
    ⑴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⑵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⑶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⑷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⑸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血:一作“雪”。
    ⑹仍唱:一作“捻箭”。都市:指长安街市。
    ⑺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长安的人民。回面:转过脸。
    ⑻“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8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2、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1-452
  •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 1、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1-452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常楚老 常楚老,长庆进士,官拾遗。诗二首。相关作品《祖龙行》《江上蚊子》《句》。
  • 息夫牧 息夫牧,萧颖士门人。出自《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
  • 许庭 字伯扬,宋代文人,濠梁(今安徽凤阳)人。
  • 孟云卿 孟云卿(72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 赵明道 赵明道,又作赵明远、赵名远,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内。贾仲明吊词云:“钟公《鬼簿》应清朝,《范蠡归湖》手段高。元贞年里,升平乐章歌汝曹。喜丰登雨顺风调。茶坊中嗑、勾肆里嘲:明明德,道泰歌谣。”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推论赵氏“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至元、元贞、大德时期,大都是元杂剧繁荣的中心地区之一,关汉卿、马致远等曾在这里组织了“玉京书会”、“元贞书会”等文人团体。赵氏可能参加了此类书会的活动。“茶坊中嗑、勾肆
  • 李嶷 李嶷[唐](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工诗,有侠气。开元十五年,(公元七二七年)登进士第。官左武卫录事。嶷诗今仅存六首,《全唐诗》殷墦称其鲜洁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