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代放歌行
  •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26-127 2、曹明纲撰.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154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86-187
  • 译文
    蓼虫已经习惯了辛辣的水蓼,看见甜美的葵堇,反而要逃跑。
    小人总是限于狭猫的境界,又怎么能理解旷士的高尚怀抱。
    天刚放亮,洛阳城中雄鸡啼晨,宫门洞开,大小官吏前来早朝。
    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聚来,轻车骏马奔驰在条条官道。
    宽大的衣带在风中飘舞,五彩的冠缨被飞尘笼罩。
    日上中天,公务仍然不会停止,夜幕降临,晚钟已敲也无人回家。
    如今这太平盛世,不易再逢,君王贤明爱才,也很难遇到。
    清明的谋虑,出自君王的独断,外来的猜嫌之辞,都无法动摇。
    说对了一句话,就能封官进爵,有一点儿特长或好的品格,就可以辞别田野,从此做官,步步升高。
    当今君王,为招纳天下贤士,岂只是把白璧颁赏,还要把黄金台来建造。
    可是今天,您究竟为什么面临坦荡的仕途,反而迟疑不前,把好机会失掉?

    注释
    放歌行:《放歌行》为古乐府使用的旧题,常用来表现自叹失意或激励奋发的内容。
    蓼(liǎo)虫:蓼草上生长的小虫。蓼,指泽蓼,一种草本植物,叶味辛辣。
    葵堇(kuíjǐn):又名堇葵,一种野菜,味甜。见《楚辞·七谏》:“蓼虫不徒乎葵藿”。
    龌龊(wò chuò):拘局的样子,指局限于狭隘的境界。
    旷(kuàng)士:旷达之士,不拘于世俗之见的人。
    洛城:洛阳城,这里是泛指京城。
    禁门:皇宫的门。天子居住的地方叫禁中,门设禁卫,警戒森严,所以叫禁门。
    平旦: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冠盖:冠冕与车盖。指戴高冠乘篷车的达官贵人。
    纵横至:纷纷而来。纵横,是纷纭杂乱的样子。
    素带:古时大夫所用的衣带。
    曳(yě):引、拉动。
    长飙(biāo):暴风。
    华缨(yīng):华美的冠缨,一种用彩线做成的帽带。
    日中:中午。
    钟鸣:钟鸣漏尽,指深夜戒严之后。
    夷(yí)世:太平之世。
    信:诚然,确实。
    天:指君王。
    珪(guī):一种上圆下方的玉板,古代封官时赐硅作为符信。
    爵(ju):爵位,官阶。
    草莱(lái):田野。
    岂伊:哪里。伊,是语助词。
    白璧赐:赏赐白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赏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这句话就是用的这一典故。
    黄金台:在今北京附近。燕昭王筑黄金台,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贤士。
    君:指旷士。
    迟回:迟疑不前。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26-127 2、曹明纲撰.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154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86-187
  •   刘宋王朝政治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高门世族把持朝政,一般无耻之徒狗苟蝇营,以求富贵利达。作者为了揭露和讽刺官场钻营奔竞的腐败风气,表达自己不甘被卑污世风所染的高风亮节,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41-743
  •   此诗前四句开门见山亮出矛盾,将龌龊小人与高怀旷士分列两句,形成对照。“小人自龌龊”构成全诗主脑,是后文穷形极相描绘的张本。在这两句写实诗前用“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两句来起兴,既有含义,又增添了文学情趣。蓼虫习惯了辛辣苦味,不喜欢堇葵的甘甜。这两句不仅是兴,而且也是比。其比的含义,前人或谓是指小人不知旷士之怀,犹如蓼虫不知葵堇之美;或谓是指旷士习惯于辛苦生涯,不以辛苦为非。细绎诗意,当以后说为是,因为“避”、“不言非”等语,并无贬义,而以苦为乐,从来就是豁达放旷之士的本色;只有小人,才是趋甘避苦之徒。

      从“鸡鸣洛城里”至“钟鸣犹未归”八句是此诗第二层,写“小人”的龌龊行为。“鸡鸣”“平旦”“日中”“钟鸣”是贯串八句的时间线索。其人物则是“冠盖”,他们的一天,从“平旦”起,天子的“禁门”刚刚打开,就蜂拥而至了。“纵横至”、“四方来”,来势汹涌如潮水,笔端带有揶揄调侃之意。乘他们车马驰骤之际,诗人迅速为他们的风尘尊容勾勒了一幅生动无比的漫画:“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这些颇有身分的人,他们的素带在急驰的大风中乱飘,华丽的帽缨上结聚了远道而来的尘埃。这幅画有色彩,有动态,有细节,形象传神,耐人品味。句中未著一字褒贬,却“写尽富贵人尘俗之状”(沈德潜《古诗源》),把角逐名利场者的丑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不愧为神来之笔。他们到处奔竞,“日中”不可能会停止钻营。就连夜深“钟鸣”后他们犹未回家。一个“犹”字,有多少惊讶、感叹、挖苦之意。后汉安帝《禁夜行诏》云:“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这里说“钟鸣未归”,可见奔竞日盛,古风荡然无存。

      “夷世不可逢”以下是此诗第三层,记录了奔竞小人对道旁旷士的谈话,他们对旷士说道: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君王也是真正爱才的贤君。他英明的考虑出于自己的判断,不受任何外来影响而猜疑动摇。这些正经话出自小人之口,就显得肉麻阿谀与不伦不类,因而具有极大的讽刺性。接着,小人们又向旷士津津乐道地夸说起了进入仕途的容易和当官的好处。这四句是说才能之士只要有一言之美,片善之长,就会受贤君青睐,被封官赐爵,辞别田野,登上朝堂。而贤君爱才,岂但只赏赐白璧,还将仿效燕昭王筑黄金台来重金招聘你们呢。这四句虽是小人们的劝诱、夸说之辞,但也是他们一心只想升官发财的灵魂大曝光,写得真是笔锋辛辣,利如刀锥。“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最后,小人以嘲弄的口吻诘问旷士:你到底有什么毛病,竟面对阳关大道还独自徘徊不前?全诗至此顿住。对于无耻小人的挑衅,诗人没有也不屑回答,但不回答并不等于没有答案。读者若试着掩卷思索,就会发现,答案已在开头“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之中了。这一结回应开头,使通篇皆活,旷士形象虽未著墨,但在对照中自显出其迥异小人的品格。这个结尾让应受嘲弄的人去厚颜嘲弄别人,真是幽默滑稽而有波澜,可谓味蕴言外,冷峻隽永。

      《代放歌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歌录》曰:“《孤生子行》,亦曰《放歌行》。”《孤生子行》,又题作《孤儿行》,在乐府古辞中写的是孤儿备受兄嫂折磨,难与久居的内容。鲍照的拟作,旧瓶装新酒,用以揭露黑暗,抨击时政,大大拓宽和加深了这一乐府旧题的表现力。在这个方面,也同样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勇气和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41-743
南北朝的其他诗人
  • 张文姬 张文姬,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她也很有文才,在鲍照消极颓废的时候,张文姬曾经以白鹭为题,写了一首很著名的劝慰勉励丈夫的诗《沙上鹭》。今存诗四首。多咏物诗,颇有寄托。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南朝任尚书载丞。何承天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 范晔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刘绘 刘绘(四五八至五o二)字士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