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穷边词二首
  •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 译文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
    水腻(nì):水流细涓,滑润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箭利弓调(tiáo):使箭利把弓调。四镇:据《唐书·陆挚》略云:四镇指“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又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见《小学绀珠·地理类》)
    蕃(fān)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靠近边境一带。浑:全,全然。无事:平安无事。
    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   这组诗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 1、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处默 处默,唐末诗僧,生于唐文宗时期前后,公元874年前后去世,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幼出家于兰溪某寺,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曾游历杭州、润州等处,与若虚同居庐山,又入九华山居住。后入长安,住慈恩寺。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约卒于唐末梁初,裴说有诗哭之。《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一卷,今不存。《全唐诗》卷八四九存诗八首。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参昙域《禅月集序》。
  • 王绰 王绰,字思和,王翔之子,太原晋阳人也。员外散骑侍郎。上党王天穆以为北道行台郎中。尔朱荣代天穆为大行台,仍为吏部郎。以预奉庄帝之勋,封猗氏县开国侯,邑五百户。永安末,除征西将军、豳州刺史,不之任。元晔立,转除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兴和中卒。
  • 张文琮 字不详,贝州武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〇年)前后在世。好自书写,笔不释手。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永徽初,献文皇帝颂,优制襃美。拜户部侍郎神龙中,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韦后临朝,诏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卒。文琮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
  • 孙咸 南唐时人。能预知灾异,又善为诗。后主开宝初,题诗于庐山九天使者庙,有“秦淮两岸沙埋骨,湓浦千家血染尘”之句。数年后宋师灭南唐,人谓其言皆应验。后卒于南昌。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二引《拾遗》。《全唐诗》存诗1首。
  •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尊前集》收录有李存勖的四首词作:《一叶落》、《歌头·赏芳春》、《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 裴杞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生平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