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参考资料: 1、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 译文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注释
    南谷:在永州郊外。
    杪(miǎo)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幽谷:幽深的山谷。
    覆:遮盖。
    唯:只有。
    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疏:稀疏。
    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
    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旦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鸟之所以不下,是因为其父有机心。
    何事:为何。
    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参考资料: 1、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林力,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43-1145
  •   贞元二十一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痛苦的谪居生活。因而无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便更加重了他的孤独、愤懑之感。由标题可知,诗是写作者在一个秋日的早晨赴南谷路经荒村的所见,并且以人的行踪为线索逐步展开。

    参考资料: 1、李易,白淑嫒.《星垂平野阔·唐代诗歌卷》.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6-147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杨汉公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大和九年(835)受杨虞卿案的株连,降为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刺史。后历任湖(今浙江省吴兴县境)、亳(今安徽省亳县境)、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州刺史,旋升浙江观察使,转任户部侍郎,又任荆南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节度使期间有贪赃行为,被降为秘书监。不久又转任国子祭酒。中元年(847),唐宣宗即位后,提升他为同州刺史。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复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军节度使,死于任所。子筹、范,仕亦显。
  • 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孟贯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 韩溉 韩溉,唐代江南诗人,代表着《松》、《柳》、《句》、《鹊》、《水》、《竹》等。
  • 张道古 张道古,一名睍,字子美,临淄人。景福中,擢进士第,官至右拾遗,以直谏谪施州司户。后入蜀,王建召为武司郎中,寻复贬死。诗二首。
  • 李肱 李肱,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状元及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商隐等。李肱喜交名士,又能作画,与李商隐有交往。(见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四十韵》诗)。《全唐诗》载其《霓裳羽衣曲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