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参考资料: 1、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7-38页 2、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 译文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的动作。歌檀(tán):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缭绕”句:渲染女子歌声清越和悠长,余音绕梁不绝的特点。语出以下二典。
    百琲(bèi)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
    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
    迷魂:被歌声陶醉。醺(xūn):醉。

    参考资料: 1、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7-38页 2、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   此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应当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参考资料: 1、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2、(宋)欧阳修著,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巴蜀书社,2007.12,第213页
  •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参考资料: 1、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陈济翁 陈名恺,字济公,婺州永康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元符三年(1100)卒,年六十六。岳珂跋称为陈济翁墓志铭,疑是其人。
  • 包荣父 包荣父字景仁,南宋连江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建阳知县,奉议郎。有词一首,被录入《全宋词》。
  •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吴镒 [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仲权临川人,吴曾从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兴(公元一一六四年左右)进士。知义章县及武冈军,均有惠政。累官司封郎中,极言罢归。镒著有云岩集。又工词,有敬斋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李南金 李南金是南宋词人。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所说的:“《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之节,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
  • 林外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