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别元九后咏所怀
  •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00》:线装书局,2002年:第605页
  • 译文
    在秋风秋雨中,桐叶、槿花纷纷凋零飘落,一片寂寥冷清景象。
    在闲适自得中,生出早秋的意境。
    故人远别,令我心中无乐。
    不要说我没有送你到门外,我心已跟随你远去。
    知心之人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想通。情趣相投即可。
    你一去,剩下我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顿觉它是空荡荡的。

    注释
    零落:指脱落。
    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
    槿(jǐn):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
    幽闲:闲适自得。
    故人:旧交,老朋友。
    中怀:心中。
    悰(cóng):欢乐,乐趣。
    勿云:不要说。
    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坐觉:遂觉,顿觉。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00》:线装书局,2002年:第605页
  •   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诗人没有写出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以虚笔“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写分别之实事,诗人假设友人问自己“为何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的回答,不要说我没有送你离开,我的心已经随你远去,倘若相送,又如何忍心与你分别?寥寥数笔,勾勒出二人离别之时的大致情景,又给读者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用笔虚实相生,实处描写景物,虚处勾勒景象,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诗人在诗中的留白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   《别元九后咏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元和元年(806年)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于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王韫秀 王韫秀(725-777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名媛、诗人,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随同元载同赴长安,求取功名。不久,元载封侯拜相,开始贪腐堕落。大历十二年,元载有罪赐死,王韫秀和孩子全部处死。
  • 宋雍 一作宋邕。代宗、德宗时人。能诗,初无声誉,双目失明后,诗名始彰。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上。《全唐诗》存诗2首。
  • 张为 [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闽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尝于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游长沙,获一女奴,惑之几死。工诗,与周朴齐名。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又著诗人主客图,并传于世。
  •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杜之松 杜之松,博陵曲阿人。隋起居舍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后在世。仕隋为起居舍人。唐贞观中,为河中刺史。之松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赵武建 赵武建,文宗时长安恶少。左右膊刺诗一首。事迹见《酉阳杂俎》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