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登新平楼
  •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3-774 2、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3、林东海注.李白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05:40
  • 译文
    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怀归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来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茫茫苍苍的几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注释
    新平:唐朝郡名,即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
    “去国”二句:谓思归终南隐居之处,即所谓“松龙旧隐”。去国:离开国都。兹楼:指新平楼。兹:此。
    寒波流:指泾水。
    秦云:秦地的云。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秦,见《横江词》注。
    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
    洲:水中可居之地。
    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
    目极:指放眼远望。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3-774 2、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3、林东海注.李白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05:40
  •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

    参考资料: 1、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2、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 咏秋古诗百首:海燕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版:66-67
  •   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秋,李白刚离开长安,西游邠州时所作。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3-774 2、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房琯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杜甫在房琯罢相后数次上书皇帝,为房琯辩护,结果遭到贬官,后留有《得房公池鹅》、《别房太尉墓》等诗篇。
  • 李清 唐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李清。善真、行书。
  • 于经野 [唐]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中宗时(七0五――七0七)为户部尚书。工正书。王光庭所撰唐延安县幽堂碑,为其所书。《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唐诗纪事》
  •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 刘幽求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后又调任杭州。715年(开元三年),刘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献。
  • 贺朝 贺朝[唐](约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旧唐书误作贺朝万。此依《国秀集》及《搜玉集》),字不详,越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睿宗景云中前后在世。工诗。神龙中(公元708年左右)与贺知章、万齐融、张若虚、邢巨、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上京。官止山阴尉。今存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