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缭绫
  •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参考资料: 1、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6-160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3-364
  • 译文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
    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
    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注释
    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
    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云外:指高空。
    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听一点儿的叫金斗,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金斗熨波”也真诗意,比汉代熨斗的铭文“熨斗直衣”听着韵味绵长。
    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曳:拉,牵引。
    缯(zēng)、帛:都是指丝织品。
    缲(sāo):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盈:足,满。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参考资料: 1、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6-160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3-364
  •   缭绫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用它做成“昭阳舞人”的“舞衣”,价值“千金”。这首诗的描写,都着眼于这种丝织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写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则出奇的费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缭绫缭绫何所似?”诗人以突如其来的一问开头,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简单的“比”,而是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美;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缭绫之精美,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拟。而配与它相比的事物,诗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东西——“瀑布”。用“瀑布”与丝织品相比,唐人诗中并不罕见,徐凝写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这里说“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显得新颖贴切。新颖之处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之处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写瀑布的下垂与一匹缭绫的长度,又以“天台山”点明缭绫的产地,与下文的“越溪”相照应。缭绫是越地的名产,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悬流,千丈飞泻”(《太平寰宇记·天台县》),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诗人把越地的名产与越地的名山奇景联系起来,说一匹四十五尺的缭绫高悬,就像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不仅写出了形状、色彩,而且表现出闪闪寒光,耀人眼目。缭绫如此,已经是巧夺天工了;但还不止如此。瀑布是没有“文章”(图案花纹)的,而缭绫却“中有文章又奇绝”,这又非瀑布所能比拟。写那“文章”的“奇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地”是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只能写出缭绫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调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诗人用六句诗、一系列比喻写出了缭绫的精美奇绝,就立刻掉转笔锋,先问后答,点明缭绫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突出双方悬殊的差距,新意层出,波澜叠起。

      “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间的对立已经非常明显。“越溪女”那么“寒”,却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缭绫,不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说明技术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则是说织好了还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奇文相隐映,转则看花花不定”,其工艺水平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它耗费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也就不难想见了。

      精美的缭绫要织女付出高昂的代价:“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然而,“昭阳舞女”却把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种对比,揭露了一个事实: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都值得重视。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4-866
  •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缭绫》是其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4-86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姚月华 姚月华,唐朝时期的才女,生卒年不详。曾随父寓扬子江时,与邻舟一书生杨达诗词唱和。今所存诗六首,亦因此而作。相传她因梦月落妆台,觉而大悟,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不久即能作文赋诗,是不可多得的才女。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然聊复自娱,人不可得而见。尝为杨达画芙蓉匹鸟,约略浓淡,生态逼真。按佩文斋书画谱列入宋,无声诗史列入明,历代画史汇传从之,今依玉台画史引文列入唐。事见《琅缳记》
  • 周瑀 周瑀,唐诗人。开元、天宝时(685——762)在世。曲阿(今丹阳)人。曾为吏部常选。瑀善诗,当时就有诗名。殷璠汇集其与包融、丁仙芝、蔡希周、沈如筠、孙处玄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并评周瑀诗曰:“窈窕鲜洁,务为奇巧”。《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 刘祎之 刘祎之(631—687),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 元载 元载(713~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和王缙,全家坐罪赐死。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诏复官职,许以改葬,谥号成纵。唐文宗即位,追谥为忠。
  • 刘崇龟 刘崇龟[唐],字子长,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史载刘崇龟工书、画,性廉洁。中和五年(885年)萧遘所撰、刘崇龟所写的唐昭觉寺碑,深受文人推崇。(唐昭觉寺位于今成都市北郊5公里,著名的皇家寺院,唐宣宗钦赐“昭觉”为名,素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他擅长画花鸟,尤喜画荔枝图,曾名噪一时,一纸难求。《唐书本传、金石录、北梦琐言》。刘崇龟为官多年,经验丰富,精明善变,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刘崇龟换刀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深广。
  • 黄蘖禅师 黄櫱禅师(?-855)与黄檗(音bò)、黄蘖指的同一人。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黄櫱禅师是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要》《宛陵录》等传世,堪为一代宗门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