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早梅芳·海霞红
  •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参考资料: 1、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信阳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1:第6-7页
  • 译文
    红红的早霞映照西湖,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杭州乃风景秀丽繁华之地。谯楼城门的左右画戟林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水边荷叶菱角,汀洲杨柳飘絮,水面上倒映着拱桥的身影,小舟飞快地前行,游人聚集在一片湖光山色里。
    孙沔犹如当年首功封侯的三国魏将张既,自从破虏征蛮,很快被进用至显贵的枢密院。厌恶久在军中,壮年衣绣昼行,回到故乡知杭州太守。身居铃斋清静悠闲,不必再操劳国事,游冶之所多欢乐,未到一年,便唯恐朝廷又要启用有功劳的贤能之士,又征召自己去朝廷做官啊!

    注释
    早梅芳:词牌名。《花草粹编》收录此词,在词牌下有题“上孙资政”。资政,全称为资政殿大学士,是宋代为功勋重臣所设置的闲职官名,此种闲职多授予那些被褫夺实权的罢职宰相或其他重臣。
    故都:指杭州。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建都于此。
    谯门:古时建在城门上用以了望的楼。
    芰荷:出水的菱与荷。
    杨柳汀洲:汀和洲均指水中的陆地;杨柳汀洲系指长满了杨柳树的汀洲。
    虹桥:状若霓虹的拱桥。
    兰舟飞棹(zhào):兰舟,指船,是船之美称;棹为船桨的别名,飞棹,是指飞快地划动船桨,喻船行甚速。
    元侯:诸侯之长。《左传》:“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此颂扬地方官地位显赫。
    峻陟:威严地登上。枢庭、犹枢府,政权的中枢,宋代多用以指枢密院。
    筹帷厌久:筹,筹划;帷,帷幄,行军作战的帐篷。筹帷,是指对战略战术的谋划,也不仅仅是指对战争的谋划,包括对治理国家的谋划。厌久,久而生厌之意。
    昼锦:白天穿锦绣服装,以示炫赫。
    铃斋少讼:即铃阁,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少讼,本意为很少有官司公案需要处理,这里则指退居田园就不必再为国家之事操心费力了。
    周星: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
    图任勋贤:计划任用功臣贤人。
    登庸:举用。

    参考资料: 1、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信阳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1:第6-7页
  •   此词是柳永游杭州所作,从词的内容,属于投献词。据薛瑞生《乐章集校注》考证,这首词是柳永投献给杭州知府孙沔的。孙沔因战功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知杭州, 不久又迁为枢密院副使,与词中所写人事相合。

    参考资料: 1、薛瑞生《乐章集校注》 2、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1-1:第16-17页
  •   词作上阕写景,景是杭州之景;下阕写人,人是镇杭是官,上下界璧,者灵人杰。

      上阕写杭州之景。开头先从大处落笔,以自然界中的烟霞来渲染气氛:大海映着如火的红霞,远山笼着青色的烟雾。境界阔大,设色艳丽。接下来“故都风景繁华者”一句既点出所写之者——杭州,又是一句总的概括,将“繁华”的杭州置于“海红霞,山烟翠”的大背景中,使人觉得杭州就像镶嵌在这幅美丽画面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数句,是对杭州为美丽、繁华的具体描绘。映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宏伟壮观的为门,为门上望楼高高耸立,画戟尽显威仪。然后词人再以为门为立足点自上而下分写了杭州为内、为外的景色。写为内,主要描绘静态的人文景观。“万井”、“金碧楼台相倚”,只用八个字就写出了杭州为内人烟繁阜,市容严整,建筑华美。写为外,物境人事共同构成画面,动静结界,一气呵成。至此,故都的山光水色,已呈现在眼前。

      词的下阕,转笔颂扬镇杭之官的事功人品。下片五十二字, 仅三处用韵,从内容上看,恰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为征战立功, 二为衣锦还乡,三为政绩卓著,并预祝升迁。写得舒徐有致, 雍容闲雅。

      此词作为一首投献词,有“贡谀”的成分,但词中所展现的杭州的社会生活图景、自然风光的确是北宋前期“承平气象”的真实写照。再者,从“贡谀”的角度说,上片只是作为背景与陪衬;但若从反映都市生活的角度说,上片正是此词的精华。写景的视角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笔触亦随之由阔大旷远至精细俊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谐相映,确是柳永词中极具审美价值的雅词。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1-1:第16-17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朱雍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中,尝上书乞召试贤良。著有梅词二卷,《花庵词选》行于世。
  • 郑文宝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 潘牥 潘牥(fāng)(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福州富沙(今属福建)人。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岩集》,已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宋史》、《南宋书》有传。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岩词》一卷。存词5首。
  • 陈若水 陈若水,浙江苍南仙居柘园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武进士。
  • 蒲宗孟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