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 译文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注释
    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数诗赠与,可参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巴山山脉之特起处。巫山屏风,即绘有巫山的屏风。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神女庙,在峡之岸。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
    君:指元丹丘。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
    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样子。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绮:华美的丝织物。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历历:分明貌。泛:飘流。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氛氲,盛貌,祥气也。
    笑日:向日而笑。发:开放。江客:江行之客。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   元丹丘是一位道士,与李白交往很密切。其写作此诗的时间,当在天宝中期。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参考资料: 1、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窦梁宾 窦梁宾,夷门人,卢东表侍儿也。
  •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孔绍安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讨贼河东,绍安为监军。李渊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拜内史舍人,赐赍甚厚。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为人称诵。寻诏撰梁史,未就而卒。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卷,本传作五卷。此从新
  • 童翰卿 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 妙女 [唐]女。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崔氏婢。精刺绣。《妙女传》、《女红传徵略》
  • 裴守真 裴守真,绛州稷山人也。后魏冀州刺史叔业六世孙也。父慎,大业中为淮南郡司户。属郡人杨琳、田瓒据郡作乱,尽杀官吏。以慎素有仁政,相诫不许惊害,仍令人护送慎及妻子还乡。贞观中,官至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