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品令·茶词
  •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参考资料: 1、潘伯鹰.黄庭坚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6
  •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
    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

    参考资料: 1、潘伯鹰.黄庭坚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6
  •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0
  •   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参考资料: 1、罗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杂志社,2012年26期:5 2、湖南农业大学 朱海燕讲师 《茶道与文学艺术》
宋代的其他诗人
  • 沈唐 字公述,北宋词人。《花庵词选》录有其词数首。
  • 葛天民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黄霁宇 黄霁宇宋朝人,是诗人,作品有《水龙吟》。
  •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侯彭老 侯彭老(生卒不详)字思孺,号醒翁,南宋衡山县人。元祐元年(1086)前后在世。赋性耿介,敢于直言,工诗文,尤长于词作。元符四年(1101),以太学生上书言事获罪,诏遣归本籍,作《踏莎行》告同舍。词传入禁中,拟免其罪,因故未果,由是知名一时。大观(1107~1110)初进士。南宋绍兴三年(1133)知滕州。后弃官隐居南岳狮子岩,有诗词集传世,其《踏莎行》颇为有名:“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时人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三诏出山,一言悟主。古人料得皆虚语。太平朝野总多欢,江湖幸有宽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