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奉:接受并执行。
    塞垣:边关城墙。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赖:依靠。
    离忧:别离之忧。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
    修:长。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景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边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边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边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以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以,《陇头歌辞》说:“陇头流以,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的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以》中写到的:“陇以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景六句写的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边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边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的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边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边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的情景。先以四句写路的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边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边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边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的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1、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崔莺莺 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对崔氏始乱终弃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说“崔氏小名莺莺”,元稹的《莺莺传》为后代西厢故事之祖,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把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事改编成张崔二人自由恋爱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又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作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词优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遂使西厢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主角的崔莺莺也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 易思 易思,一作易偲。袁州(今江西宜春)人。登进士第。懿宗咸通初年,作诗献袁州刺史卫景温。事迹据《正德袁州府志》
  • 王琚 王琚(656~746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玄宗朝大臣。少孤而聪敏,颇有才略,好玄象合炼之学。与李隆基交好,参与先天政变之后,眷委特异,参豫大政,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时号内宰相。后以谗见疏,出仕外郡,终为李林甫所构陷,自缢而卒。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著有《射经》,《全唐诗》中收录四首诗。
  • 薛存诚 薛存诚,字资明,唐河中宝鼎(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人,贞元元年进士,生卒年不详。薛存诚父薛胜,能文,曾作《拔河赋》,因有文采,风行一时。薛存诚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好学,长于诗赋。他于贞元年间(785—804年)中进士,初任节度使府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兼管馆驿。不久转调殿中侍御史,后又迁度支员外郎、御史中丞。
  • 李贤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 许坚 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