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辽西作 / 关西行
  •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参考资料: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 译文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
    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
    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
    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注释
    辽西作:《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均作《辽西》。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隋唐已废,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
    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
    残雪:残存的积雪。
    合:即长满,遍布。
    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
    日:即天天。
    沙虚:指沙土不结实。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一作“金甲”。
    春服:春日穿的衣服。谁为成:意即谁来做,一作“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使者。
    边塞:一作“边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四句是说: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起句点名时节地点。辽西地处北国,虽然已是晚春,却残雪犹存,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既称“芳岁”,复称“残雪”,再一个“冻”字,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四月”照应“芳岁晚”;“春水”暗应“残雪”。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意境宁静优美。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四句意为: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正牧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此春天牧马,看似安宁祥和,实暗伏杀机,因而汉将日征兵,严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两句,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引出下文的感叹。

      “寒衣着已尽,春服谁为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四句意为: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应开头次句“残雪冻边城”。寒衣已尽,春服无着,戍边生活倍加艰辛,却无人知晓、可怜。“春服谁为成”,采用疑问语气,意即没有做成,自然引出结句寄语洛阳使,亦即寄语朝廷,要体恤边关将士的辛苦。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深切同情。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参考资料: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   据《唐诗纪事》,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刘邺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妻子裴夫人被处死,其时刘从谏的养子也是亲侄子刘稹正在反叛朝廷。上表不久,刘三复病亡。刘三复去世时,刘邺才五六岁,已能背诗,李德裕出于怜爱,带他回家和诸子一同学习。846年,武宗驾崩,皇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
  • 丁棱 丁棱,字子威,生卒年月不详。会昌三年进士。是岁,王起再知贡举,卢肇、丁棱、姚鹄以李德裕荐依次放榜。
  • 王韫秀 王韫秀(725-777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名媛、诗人,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随同元载同赴长安,求取功名。不久,元载封侯拜相,开始贪腐堕落。大历十二年,元载有罪赐死,王韫秀和孩子全部处死。
  • 窦牟 窦牟(749-822)字贻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贞元进士,历任留守判官。尚书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终国子司业。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长庆二年卒,时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书监。
  •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包颖 包颖,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时期饶州人。南唐名臣徐铉表弟。留有诗词一首,被录入《全唐诗》。又,表兄徐铉曾写诗一首寄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