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从军行
  •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参考资料:
  • ①此诗为歌行体。歌行体是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宋?姜夔《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唐人因之。”
    ②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
    ③稽洛:山名,即稽洛山。
    ④渔阳: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⑤遥裔:遥远。隋?卢思道《河曲游》诗:“丰丛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⑥骖cā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有时也指位于两边的马。
    ⑦边徼jiào:亦作“邉徼”。边境。
    ⑧赊shē,距离远。
    ⑨陇头:陇山。借指边塞。
    ⑩田畴:泛指田地。
    ⑾麾huī,指挥。
    ⑿干戚:亦作“干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指征战。
    ⒀单chán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   1、意象宏阔: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的特色,本诗也不例外。比如像“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等句,都写得气势磅礴。

      2、对仗精美: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但其中有不少的句子运用律句的特色,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也工整巧妙。如:“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等等,都使诗句显得有堂堂之阵、正正之师般的整饬气象。

      3、铁血柔情:此诗主旋律是雄壮慷慨的,但并非一味地心如铁石,毫无亲情、爱情可言。本诗从“杨叶楼中不寄书”(杨叶楼,应指征人妻子所居之楼)开始,转入柔情款款、音韵轻柔舒缓的另一个乐章,词语也清丽起来,像“杨叶楼”、“莲花剑”、“海外明月”、“天边落花”等,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渴望已久的家乡,想起那楼头窗前终日翘首凝望的红颜佳人。

      4、基调昂扬:此诗作为盛唐的边塞诗,透出一股立功立业的高昂之气,虽然战事艰苦凶险――“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虽然思乡思亲情切――“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但是众将士抱着“匈奴未灭不言家”的决心和斗志,不把敌虏首脑打得投降(单于系颈)不罢休,这句“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说得相当豪迈,和李白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是一致的,都反映了盛唐当年那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

      这首诗用典较多,害得江湖夜雨搬来辞源,找了半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诗的传播。注意该诗中好多典故并非实指,比如“燕然石”、“稽洛川”等,并非是唐朝当时作战的地方,这里只是借用汉代典故而已。这些典故,对于唐代的读书人来说,是大家熟知的事情,并非生僻之词,只是流传到我们今天,就并非人人都一目了然了。

唐代的其他诗人
  • 何仲宣 何仲宣(一作谊),唐武德、贞观间人。诗一首。
  • 息夫牧 息夫牧,萧颖士门人。出自《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
  • 贾弇 贾弇,唐代长乐(今河北冀县)人,登大历进士第,为校书郎。
  • 崔信明 崔信明,生卒年不详。唐初官吏、诗人。青州益都(今山东省益都)人。颇有文采,博览群书,思维敏捷,下笔成章。隋炀帝时,任尧城令。隋末,其族弟参加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恳劝他投义军,坚不肯从,后再三请让,仍不从,逾城而逃,隐于太行山。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任兴势丞,迁秦川令。
  • 李叔卿 李叔卿,字万,雍州万年(今陜西西安)人。工部侍郎李适之子。弱冠以明经及第。玄宗开元间历任鹿邑、虞城、金城三县尉。与李白有过往。天宝间卒。有文集,已佚。事迹据《金石萃编》卷九四李季卿撰《三坟记》,参岑仲勉《贞石证史》所考。《全唐诗》存诗2首。
  •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