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参考资料: 1、吴战垒,王翼奇.《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36页 2、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 译文
    军中的号令好似疾风暴雷,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
    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
    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注释
    紫岩张先生:指抗金名将张浚,诗人朋友。
    北伐:指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召集诸将至平江府,准备北伐事。诗人也是北伐将领之一。
    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
    天声:指宋军的声威。
    北陬 (zōu):大地的每个角落。
    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
    蹀 (dié):踏。
    阏氏(yān zhī):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
    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参考资料: 1、吴战垒,王翼奇.《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36页 2、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   这首诗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致使宋军的声威震撼天下、包括北方原境内外的各个角落。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赠送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迅速传播,很快震动了最北边的角落。用这种天风海雨之势超笔,充分衬出民心士气的雄壮和誓复故土的决心,使全诗充溢着高昂亢奋的情调。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预言战事,充满必胜信心;“长驱”、“直捣”,势如破竹;“河洛”、“燕幽”,渡黄河是恢复宋朝旧疆,向燕幽则还要恢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乃是大宋自太祖、太宗而下历代梦寐以求、念念不忘的天朝基业!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用马蹄践踏阏氏的血肉,把可汗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阏氏”、“可汗”这里指金朝侵略者。这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践踏之的痛愤,不正是《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另一种说法“。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想象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参考资料: 1、卢冀宁,汪维懋.《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第298页 2、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126页
  •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诗人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

    参考资料: 1、卢冀宁,汪维懋.《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第298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高观国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 幼卿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世,《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其词一首。
  • 王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文及翁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
  • 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