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推荐6篇)

时间:2011-03-05 04:21: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一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来到城市上学。每当我想起故乡的味道,心中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思念。

故乡的味道,首先就是那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每当我回到家乡,妈妈总会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配上一道热腾腾的菜,那满满的幸福感便涌上心头。这种家乡的味道,是那么的朴实、纯粹,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其次,故乡的味道还有那一杯清甜可口的茶。每当天气转凉,家里的人们便会围坐在一起,沏上一壶热茶,品尝着家乡特有的茶叶。那清甜的味道,仿佛带着家人的笑声,温暖着我的心房。

最让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的小吃。每当我走在故乡的街道上,那一股熟悉的香味便扑面而来。热腾腾的豆腐脑、酥脆可口的油条、香甜的糖葫芦……每一种小吃,都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离开故乡,我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味道如此珍贵。每一次回家,我都会细细品味着故乡的味道,让它们在我心中永远流传。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二

在城市生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对故乡的味道却依然记忆犹新。

故乡的味道,是那一碗热腾腾的米粉。每当我回到家乡,我总会到街边的小店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那浓浓的鸡汤味道,配上煮得恰到好处的米粉,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除了米粉,还有家乡的炒菜。家乡的菜肴虽然简单,但却是那么的美味可口。清炒时蔬、红烧肉、酸辣土豆丝……每一道菜都是家乡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

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家乡的水果。每年夏天,家乡的水果总是香甜可口。那一串串的葡萄、那一篮篮的桃子,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离开了故乡,我才更加珍惜这些家乡的味道。每一次回家,我都会尽情享受故乡的美食,让那些味道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三

  离开故乡并不是很久,可思乡之情一刻也没有间断过。离开的时间越长,思念就越浓,像有一根长长的线牵着你,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你招手,睁眼闭眼都是那熟悉的一切一切,就像慈爱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路边,眺望着远方,期盼着你的归来。

  我的村庄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朝阳的地方错落地分散着百十户人家。多条小溪流在村中汇成池塘,沿着小河欢快地向西流去。两岸的河堤上种着高大的白杨树,春风一吹,杨絮雪花般漫天飞舞。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大片,绿毯似的招人喜爱。地边的野花啊野草啊,都卯足了劲地生长着,争奇斗艳。远处的水库四周被枝繁叶茂的树木笼罩着,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我的村庄就沐浴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里,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清香刹那间充满你的肺腑,淡淡的麦香,清新的花香,满满的全是新鲜,令人迫不及待地要吸第二口。田间时有勤快的农人在锄草施肥,迷路的小羊调皮地蹦跳着,寻找着家的方向,迟归的大白鹅一拐一拐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最热闹的要数夏天,这是小伙伴们的季节。用自制的鱼网河沟里抓鱼,跳进大水库里畅快地游上几个来回,最得意的还是粘知了。瞪着眼睛,两手举着长长的竹竿,伸向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知了似乎发现了什么,正欲逃走,说时迟那时快,双手猛地一伸,粘粘的面筋一下粘住了它的翅膀,看着呜哇乱叫的知了,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把几长串战利品交给母亲,母亲把它们剁碎,放上辣椒一炒,哎呀!那个香呀!炎热的午后,趁着护莲人不注意,几个小伙伴便潜到村中池塘里,折几个莲蓬,末了还掐一个荷叶戴在头上。等到护莲人发现了,小伙伴们已经嘻嘻哈哈地跑远了。傍晚,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村子里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馋嘴的孩子来不及擦掉嘴上的油腻,抢一个马扎,来到村中大槐树下,听邻家老爷爷讲好听的故事。也有大人们打着手电,在树林里寻找“知了龟”。无数的光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长大以后竟厌倦了这里的生活,想看一下外边世界的模样,生怕被泥巴粘住了手脚。等真正来到了外边,没有多少精彩,更多的却是无奈。吃尽了百般苦,受尽了千般罪,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五毛钱。饥寒交迫,这才想起了故乡的好,哪里是家呀!这时候,哪怕有一碗母亲熬的菜糊糊也好啊!菜糊糊是那样香甜,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咽下。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温暖。多年打拼下来,如今在上海庙这块热土上站住了脚跟,然而,闲暇时还是思念着故乡!

  将故乡的味道扯下来,揉碎了,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就像煎饼卷大葱,抹上自家酿制的黄豆酱,咬上一口,满满的香,里面包容的全是故乡的味道,每咬一口都热泪盈眶。故乡的味道,永远地萦绕在你我心头,挥之不去,不管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你我们思恋的地方!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四

  门口新开张一家面馆。素爱吃面,便跟着父亲一同尝鲜。

  刚入门,见菜单上赫然三个大字:格拉条。诧然,猛拽父亲衣角:“看,格拉条。”父亦惊喜,忙点两大碗。

  格拉条,是故乡的面呢。

  端上。一碗面,苍白如雪,面条细长,显得很干巴。我与父皆不语,眉头却锁起来。妥协般吞个大半碗,如嚼黄蜡。轻叹,一股失落猛地击我,想要“停杯投箸”。

  是啊。异乡人又怎懂故乡人做面的情怀。

  出店门,郁郁之心被汽车飞驰卷起的尘埃吞没,使我想起故乡,那灰蒙蒙的小城。

  还记得那路口的。清早,悠悠的空气拭去小城的尘粒,,来来往往,挎篮买菜的,晨起散步的,还有吱呀吱呀,缓骑自行车徐徐过的。店面远远便飘出一份白面粉与蒸笼白雾的香。走近,老板娘正有条有理地忙碌,笑得一脸洁白。

  “阿姨,麻烦来两碗格拉条,喔,还有鸡蛋汤。”“好嘞!里头坐还是外头坐?坐外头吧,夏天天热,清早坐外头凉快。”

  故乡人做事总很利索。俄顷,两碗热气扑面的格拉条上桌。用筷子挑着,翻覆面中芝麻酱。酱的颜色,鲜亮,搭在面上,似在流动般,一股一股勾着人的味蕾。面是象牙白,略粗的,显得很水灵,旁再配些绿油油的香菜,一碗面,拽着微凉的晨曦亦香气袭人起来。

  夹一筷子,“吸溜”入口,酱的芝麻香与面软糯的香顺着舌尖、喉咙,是笼罩着扑来的,若淋漓尽致的夏雨,面香不住地抓着每个味蕾,渗透味觉的每个神经元,一筷接一筷,香气一不留神,便不经意地溢了满怀。

  想起当年苏东坡与白老先生,尝遍徽州大地,最爱的其实不是东坡肉,是这格拉条。面是白老先生在东坡发难下灵机一动做的,东坡悦之,以家乡方言“搁啦”为其命名。也不过是搅拌之意,很普通,亦不需什么大雅之堂。只是史海遗贝的轶趣,被故城中人奉为名吃的资本,自那时便流传至今。心下暗觉着,东坡或许不仅爱这面,更爱这淳厚的乡人吧。

  面尝得急,汗也跟着顺颊淌。一碗鸡蛋汤,轻轻柔柔地,淡淡调和着汹涌的面香。

  儿时于故乡,每日一碗,怎么也吃不厌。每碗七元,吃完只觉晨雾散去,阳光满地琳琅了,还能享受老板娘无偿的面食般烘焙的笑容。

  后来,几乎举家迁城。一份故乡,星星点点,将记忆撒在天南海北,再后来,格拉条的味道,伴着故乡的过往,在离乡驰骋的公路上,被冲散,又混拢,满地落,生了花,远远望着我。回想上次见格拉条,一年半有余了。忙碌着,格拉条在异乡的冒名中,黯淡着。

  远去了,远去了——

  煨一碗乡情,饮一杯回忆,故乡呵,你何时再陪我长伴云衢!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五

  一个人徜徉于田野,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是一股说不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这种特殊的雨和泥土混合的味道,才是故乡特有的。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啊,我灵魂的归宿,如诗般优雅,如花般灿烂!

  故乡的味道是饺子的爽滑酥嫩。上次回家,爷爷奶奶乐呵呵忙着包饺子,爷爷把馅调得又香又绵,奶奶把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爷爷将饺子皮在掌心摊开,夹一点肉馅儿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再把边儿一合,一捏,一个小巧的元宝饺子就做成了。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待水开了,奶奶面带微笑亲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跃入水中,不一会儿,饺子开始不安定地乱跑起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扩散开去……经过三次加水,饺子被煮得胖乎乎,白生生的,个个腆着小肚子,可爱极了。我把饺子捞入盘中,端上了桌。

  饺子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故乡的味道是枣子的酸酸甜甜。在老家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枣树,秋八月是枣树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挂满枝头的枣儿一串一串的,紫红紫红的,个个像小红灯笼似的在树枝中闪烁。在枣树下,你会被香甜醇厚的枣香所陶醉,感觉心里甜丝丝的。伸手摘几颗,尝尝,脆甜脆甜的。这时,屏气凝神,说不定又会听到枣儿跌落的声音,那是熟透了的枣儿耐不住寂静,迫不及待地向主人发出的催促。

  于是,我更怀念在故乡度过的日日夜夜。记忆就这样融化在家乡的酸枣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灵感,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静静地,独自品尝……

  故乡的味道是烤红薯的沁人心脾。冬日黄昏,天色氤氲,寒气袭人。我低着头缩着脖,抄着手,突然闻到满大街挥之不去的甜香,全身立刻被这种甜,这种香还有随之而来的熏熏的暖和气息激活了。脑袋里先蹦出“烤红薯”三个字,循着香味望去街角上立着一个大半人高的废油桶。油桶里面放着炉子,炉子边缘挨着桶壁一个挨一个地摆满着红薯。买上一个两个烤红薯,手心里先就暖和了起来。焐好了手,慢慢地撕开烤得稍硬也许还在流着糖水的外皮,股股热气夹着香味蒸腾不已。垂涎三尺,早已顾不上自己馋猴的形象。几口下去,肚子里又甜又暖。大快朵颐,齿颊留香。再看天上飘着的雪花,已不再那么寒冷…。

  故乡的味道,是雨后翠绿的杨树叶和油绿的芨芨草的味道,是清晨家家户户袅袅炊烟的味道,是……如今这些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故乡,我想你,想你独特的味道,想你天下最美的容颜!

  故乡的味道毫无来由占据了整个心房,无论晨曦还是夜晚,魂牵梦绕……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 篇六

  人的一生,总要与很多的人和事发生联系,但太多的东西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有些东西却会成为我们的宿命,它们会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你的全身。对于我来说,故乡的豆花就是如此。

  我离开故乡二十余年,但每年春节都会回去。一方面为探视亲人、故友,一方面就是为故乡的豆花。

  豆花的前身是豆腐,相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发明的,后来富顺人把它传承了下来。美食是懂得择善而居的,豆腐也不例外。富顺虽非名山大川之地,但却隐没于川南腹地,城边沱江自西向东绕流并形成三面环水,城中还有一西湖点缀。有朋友去过富顺后,把它比作一阙婉约宋词。豆腐的制作技术到三国时期才传至富顺,且极受欢迎。相传有一天,一些等待吃饭的盐工实在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上桌,就跑到厨房将半成品豆腐加盐下饭,吃后却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回味无穷的“豆花”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民间菜肴。

  豆花最早十采用石磨磨制的,而今已改为电动磨制。在富顺,豆花多被当做早餐食用。每天大清早,在古城的街巷里,豆花便透过薄雾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巷深处,和着斑驳久远的一张张四方桌拉开小城一天繁忙的序曲。富顺豆花在吃法上很是讲究,其中豆花、海椒蘸水和米饭必不可少,且要和谐统一,才能感受到其中无穷滋味。首先要将豆花盛到碗里,再用筷子夹上蘸水涂于豆花之上,然后掺合着米饭一起吃。如果感觉蘸水太辣,就颗喝一口豆花汤,自然辣味即淡,快感至心,回味悠长。如果是酒醉后喝上一碗,既能解酒护胃,又令人神情气爽,酒意大减。

  豆花就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摩擦两下后就打开自己那只尘封已久的记忆箱子。记得在多年以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位亲戚的喜宴上,与在京工作已有数十年的老乡相遇,我们的话题从家乡文脉开始,很快就切换到美食豆花上面。谁知,同桌的其他客人也被我们的话题所吸引,称自己虽然不是富顺人,但有许多富顺朋友,也都喜欢吃富顺豆花。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把对富顺豆花的赞赏、品味喝理解淋漓尽致地叙述出来。当每个人讲述着自己与富顺豆花的点点滴滴后,我才知道,一份故乡豆花小吃,竟承载着大家那么多的美好回忆。一时间,差不多把酒桌变成富顺豆花的研讨会了。

  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豆花就是一味医治相思和乡愁的良药。难怪晋朝大才子张翰因为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亦有了后来的“莼鲈之思”。

  如回乡有幸恰逢豆花文化节,这对于一个刚经历了舟车劳顿从外地赶回故乡过年的游子来说,既能饱餐一顿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又可满足久违的家乡味觉,并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同年记忆,岂不美哉!

故乡的味道周记作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