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论(经典3篇)

时间:2012-06-08 07:26: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社会交往论 篇一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仅是在与他人交流信息,更是在和他人建立关系、获得支持和认同。社会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面对面的交流、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社会交往都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传递信息、获得支持和认同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受到自我概念、他人认知和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他人认知是他人对我们的认识和评价,社会情境则是指交往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条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和体验。

社会交往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建立关系。在交往中,我们会根据对方的需求和期待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以期获得对方的支持和认同。而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自我概念,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和他人认知。这种相互影响和调整是社会交往的特点之一。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有些人更喜欢通过书信或网络等间接方式进行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社会交往都是一种相互影响和调整的过程。

总的来说,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社会交往,我们可以建立关系、传递信息、获得支持和认同。在交往中,我们会受到自我概念、他人认知和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因此,要想在社会交往中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社会交往论 篇二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建立关系、获得支持和认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受到自我概念、他人认知和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着交往的结果和体验。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有些人更喜欢通过书信或网络等间接方式进行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社会交往都是一种相互影响和调整的过程。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有些人更喜欢通过书信或网络等间接方式进行交流,因为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社会交往都是一种相互影响和调整的过程。

总的来说,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社会交往,我们可以建立关系、传递信息、获得支持和认同。在交往中,我们会受到自我概念、他人认知和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因此,要想在社会交往中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社会交往论 篇三

一、社会交往问题在当代中国的凸显

原因:首先是时代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要求。

第二开展社会交往研究也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

即对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合理交往模式的期待、设计及建构。

第三开展社会交往研究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最后,这一理论追求也是我国走入世界哲学进程的一种理论努力,是对西方哲学的回应、对话、反思和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一)马恩社会交往理论发展历程及特征

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创立阶段:开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示了其思想要点到《德意志意识形

态》完成

第二验证阶段:《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并在《资本论》中加以论证

第三发展阶段:主要蕴含在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中

《给查苏利奇的信》、《人类学笔记》

体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历程由哲学批判到经济学批判再到政治学批判这样一个从抽

象到具体的过程。

马恩社会交往理论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原则与社会性原则的统一

第二物质原则与历史性原则的统一

第三价值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的统一

(二)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1、社会交往的含义及特征

社会交往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之间在一定的目的引导下凭借一定的方式、手段

或工具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从而实现物质、能量、情感、

信息的 交换与沟通活动。它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

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社会交往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从3方面概括:

(1) 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作为人生存和生活下去。

(2) 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实现自我认识。

(3) 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彰显。

特征:(1)互主体性

(2)中介性

(3)协调互补性

2、社会交往的类型

从范围上来看:

3、社会交往的作用

(1)交往是生产的前提,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决定交往,另一方面生产需要交往,即交往对生

产具有反作用。

(2)交往制约生产力,关系到生产力的保存、传播与发展。

(3)交往尤其是世界性贸易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由此导致“世界历史”的形成。

(4)交往对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形态的影响。

(5)交往最终导致共产主义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

A交往与社会发展的自然形态

a 社会形态的最初形式(人的依赖5形态中前3)

b 某一民族或国家在孤立封闭的环境下其社会形态主要是由本民族或国家的内部因素、

内部关系,是民族国家亲身各种要素和关系自然发生的.过程。

B 交往与社会发展的派生形态

社会发展派生形态是指某一民族国家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形态不是完全靠自身内

在的各种要素关系自然发生,而是通过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交往转移

而来的社会形态,换句话说就是由国际关系在这里影响而产生的。

C 交往与社会发展的超越形态

是指某一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

形态转变时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社会发展现象。

(三)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的不足

1、对交往范畴的界定还不很明确。

2、对交往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清楚。

3、对交往理论内容的论证还比较抽象。

(四)马恩社会交往理论当代意义

1、这一理论是我国把握当代全球化的哲学概念。

2、这一理论也是我们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哲学方法论。

这一理论也是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塑造中国现代化主体个性的哲学

方法论。

3、也是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主题的哲学方法论。

4、当代文明对话的深层逻辑

5、把握全球问题主导趋势的哲学方法论

6、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视角。

补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1981年,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2、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他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1是目的性行为,2是规范性行为,3是戏剧性行为,4是交往行为

3、他认为交往行为概念由四个功能:1是理解的功能,2是合作的功能,3是社会化的功能,

4是社会转型的功能。

4、从总体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第一,它为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第二,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释原则。 第三,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开出自己的一剂

“药方”

5、三个局限:一是方法论的局限

二是视角基础的局限

三是理论落脚点的局限。

三、当代交往革命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1、信息时代社会交往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交往手段革命

A交往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

B 交往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C 交往手段的集中与垄断问题

2、当代社会交往方式的革命变迁

A 消失的地域:交往的全球性

B 交往的多元化和便捷性

C 虚拟生存与交往的虚拟性

D “信息共同体”及其交往关系

当代交往问题的社会文化后果

(一)当代交往革命与社会经济的进步,表现在:

(1)知识经济的崛起

(2)交易费用的降低

(3)外部经济性的凸显

(二)当代交往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1、从公众角度看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有效保障和扩大,表现在:

(1)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扩大了政治生活的社会参与度。

哈贝马斯“大众传媒不再是公共领域理想的话语情景”

(2)改善了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政治参与能力

2、从政府角度来看,当代数字革命有助于创立一个民主、高效、廉洁的政府

(1)带来政治权利向分散的转变

(2)导致政府组织结构的变革、扁平化

(3)带来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电子化政府

(三)当代交往革命及其文化效应

1、导致网络文化兴起

2、使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变化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的统一和共同性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文化的多元化仍然存在。仍然存在文化冲突、文化霸权、文化的贫富差

距存在而且还在拉大。

四、当代交往革命与人的发展

1、 世界历史性个人的诞生

康德在18世纪提出作“世界公民”,黑格尔理解为时代的英雄

2、 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主体观念的变革,改变了主体的思维方式

3、 增强了主体的本质力量

4、 满足主体精神需求,促进主体个性张扬

5、 导致交往主体异化问题

符号异化;交往主体冷漠化;人对机器的过度依赖;情绪表达紊乱

社会交往论(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