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的简介 篇一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于1936年。小说以北京胡同里的一个贩夫走卒骆驼祥子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在社会底层艰难生存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哀。本文将简要介绍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骆驼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他来到北京谋生,靠着拉车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里,祥子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努力奋斗,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无情的打击,使他陷入了绝望和彷徨之中。
小说中,老舍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的命运往往是由出身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祥子作为一个地位低微的小人物,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沦为社会的牺牲品。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祥子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
《骆驼祥子》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小说,它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悲哀。老舍以细腻入微的文字描写了祥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的简介 篇二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部小说以北京胡同里的贩夫走卒骆驼祥子为主人公,描绘了他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和对命运的挣扎。本文将从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两个方面简要介绍这部小说的特点。
首先,小说中的骆驼祥子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毅力。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祥子在北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他依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努力奋斗。他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展现了一个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
其次,小说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在封建礼教和社会等级的束缚下,人们的命运往往是注定的,无法改变。祥子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小人物,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沦为社会的牺牲品。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悲哀,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它通过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悲哀。老舍以细腻入微的文字描绘了祥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的简介 篇三
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的简介
骆驼祥子是著名的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内容的祥子遭遇十分可怜,阅读过的人们都为此感到难过。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的简介,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的简介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1924年,老舍赴英国相田任汉语教师,一直工作到1929年。
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e青、e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