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精简3篇】

时间:2013-05-02 09:21: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 篇一

孙三周是一位热爱汉字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寓意和想象力。他喜欢利用汉字的形态和音韵来创作故事,将文字和意义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孙三周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汉字的巧妙运用。他善于通过改变字的结构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意义和故事情节。比如,他可以将“木”和“子”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词语“枝”,用来描述一棵树上的分支。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展现了孙三周对汉字的敏感性,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乐趣。

除了对汉字的巧妙运用,孙三周的作品还充满了寓意和想象力。他常常通过故事情节来传达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考。比如,他可以借助一只小狐狸的故事,表达人生的坎坷和奋斗,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总的来说,孙三周是一位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的作家。他通过对汉字的巧妙运用和对寓言的独特理解,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意义和想象力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相信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会继续走在这条独特的创作之路上,为读者带来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 篇二

孙三周是一位独具匠心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汉字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汉字的巧妙运用和对寓言的独特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

孙三周的作品中,汉字不再只是符号,而是充满了生命和情感。他善于通过改变字的结构和组合,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比如,他可以将“日”和“月”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词语“明”,用来形容清澈明亮的光芒。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展现了孙三周对汉字的敏感性,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

除了对汉字的巧妙运用,孙三周的作品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常常通过寓言的形式来传达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比如,他可以借助一只小鸟的故事,表达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总的来说,孙三周是一位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的作家。他通过对汉字的巧妙运用和对寓言的独特理解,创作出了许多充满想象力和寓意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相信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会继续走在这条独特的创作之路上,为读者带来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 篇三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

  引导语:“汉字寓言”大家是否想到孙三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三周是如何完成“汉字寓言”创作的?

  孙三周

  1991年,我从中学调入了一所以培训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其间,教授过幼儿师范和中等师范的幼儿文学、儿童文学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法。在教授识字教学方法时,我受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启发,把文字故事、字族文与寓言文学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汉字寓言”。

  回顾一下我的“汉字寓言”创作:从1998年12月31日《语言文字报》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汉字寓言”《一场没有发动的政变》(后被马长山改名为《高国的故事》),我的文学创作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了“汉字寓言”上。可以说,自1997年开始,我的“汉字寓言”创作就从理论研究转入到动笔创作阶段;2006年10月出版第一部汉英双语寓言集《野猪美容》(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附录收入了16篇汉字寓言;2007年6月出版了第二部寓言集《大撇和小撇》(中国工人出版社),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汉字寓言命名的寓言集,其中收入汉字寓言30篇。2013年10月出版了《汉字寓言》(天津人民出版社),收入汉字寓言200多篇,可以这么说,《汉字寓言》一书的出版,标明了经过十余年的摸索,我的汉字寓言创作已进入成熟期、收获期。

  值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之际,我将本人在汉字寓言创作道路上的一些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说明如下。

  一、“汉字寓言”的内涵

  “寓言”的字面意义即“寓意于言”。寄托性和故事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寓言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荒诞的人物故事,一是拟人化的非人物故事。前者要求故事荒诞离奇,以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使读者觉得故事另有寄托;后者赋予外物以人性,以拉近和普通人的距离,使读者领悟自然之道、社会之理。

  “汉字寓言”就是以汉字为题材所创作的寓言,即以汉字或部件为拟人化形象所创作的说明某个道理的简短故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字游戏”或“笑话故事”,它的目的不是娱乐消遣,而是揭示道理。文字故事、文字游戏古已有之,而“汉字寓言”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来,是在1998年12月,至本世纪初才广为人知。文字故事、文字游戏多是民间传说,而“汉字寓言”是作家的创作,有一定的作者群,如孙三周、马长山、张鹤鸣、凡夫等,他们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汉字寓言”是不押韵的“字族文”,但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助小学生识字的“字族文”,而是一篇构思巧妙、哲理深刻的文学作品。

  如果说伊索寓言是一种公众寓言,先秦寓言是一种精英寓言的话,那么“汉字寓言”则是一种专业寓言,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具备一定汉字知识的人才能进行创作、阅读。从这一方面来言,汉字寓言又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寓言。

  二、“汉字寓言”产生的背景

  1、国民教育的需要。寓言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文学样式所无可比拟的。因此,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说,“一则寓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从童年到老年。”据有关资料记载,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在儿童教育中运用寓言这一形式,如古希腊就把伊索寓言作为当时的学校教材。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亲自用寓言故事为儿童编写教材《启蒙课本》,并自豪地说:“是我一生唯一的重要事业”。我国寓言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可以说,在各种文体中,寓言和教育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第一步就要热爱母语,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字,要热爱母语文化;从通用语言文字的角度讲,应提倡热爱汉语汉字。”(1)徐德江先生在《汉字文化》创刊词中指出:“以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从深入剖析‘汉字落后论’入手,全面深入地进行语言结构、文字结构和语文教学的研究,不仅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的当务之急,而且,必将对人类的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2)汉字寓言创作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2、寓言发展的需要。仇春霖先生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上所作的《创新是寓言创作的永恒主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寓言创作也必须要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才能生存,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振兴。”(3)寓言唯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活力,寓言的创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不断用新的视角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纪德裕先生这样说过:“汉字从字源、发展、运用,延及有关文化,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广阔的领域。”(4)之所以选择汉字作为文学创作的突破口,正如拙著《野猪美容》后记所言:“意图之一是试图拓宽寓言创作的题材,意图之二是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去理解汉字,去剖析汉字,去丰富汉字。”(5)另外,我还写了一些汉字故事、汉字童话,试图通过多种体裁去完成这一使命。

  三、“汉字寓言”的贡献

  1、拓宽了寓言题材的范围。“创新首先是题材的创新。有新的题材,才能编写出新的故事,才能提炼出新的立意,才能树立起新的形象。”(仇春霖《创新是寓言创作的永恒主题》)。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戴汝潜曾说:“汉字字形的二维结构创造衍生文化。汉字的字形是二维方块字,提供了人们可以尽情挥洒平面视觉想像的条件”。(6)戴先生论述的是汉字的书法艺术,但面对一般的汉字形体,我们同样可以打开想像的大门。

  2、丰富了汉字的文化内涵。以拙作《“犬”的自白》为例:

  “犬”字与“太”字是邻居,可是人们都赞美“太”字而看不起“犬”字。“犬”的一个朋友很为他抱不平:“你与‘太’字相比一点也不差!为何人们却赞美他而鄙夷你呢?”“犬”笑着说:“因为我把缺点高高地扛在肩上,而‘太’字则把缺点死死地藏在裆里。”(选自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6年总第4期《寓言通讯》作者孙三周)

  相信:凡是读过这则寓言的人,以后再看到“犬“字与“太”字,都自然会想到这个生动的故事,想到其中的深刻含义。也就是说,这则寓言赋予了“犬“字与“太”字以新的文化内涵,这一“文字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象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它是汉字独具的魅力。

  3、拓宽了拟人化的表现范围。马长山在为拙著《大撇和小撇》所作的序中说:“拟人化是寓言最常用的描写手段之一,西方寓言甚至主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所谓拟人化,就是赋予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物体以人物的心理和举止,让它们说‘人话’。孙三周先生的这部寓言也不例外,也是以拟人化手法为主。但是,他的寓言比一般拟人化寓言多的一部分是,他把汉字也拟人化了。本书里的一些篇章,主人公既不是阿猫阿狗,也不是常人或一般自然物,而是‘高’‘上’‘下’‘一’这样一些文字。作者根据它们自身的结构与笔画赋予特定的性格与品行,读来饶有趣味。”

  4、将识字教学、作文教学相结合。请看例文:

  “吊”字的觉醒

  “吉”正在过80大寿,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席散人尽之时,一个黑影来到了他的卧室。

  “别怕,我是——”见“吉”要喊人,那个黑影赶紧说。

  “你是谁?” “吉”惊魂未定地问

  “我是‘吊’,20年前,我18岁的时候,和别人吵架,一气之下,上吊死了。”黑影说。

  “哦。”“吉”很是同情。

  “今日登门,有一事相问:您老这一生,总是乐呵呵的,从来没见您老有什么烦恼,而我,活着的时候,烦恼不断,一心只想死,而死了之后,还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吊”带着痛苦的表情问。

  “‘口’是是非之根,烦恼之源。好多人好以口逞能,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招来是非。你看除你之外,还有‘呆’、‘号’、‘咒’、‘哭’、‘骂’、‘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后果不都是一样的吗?而我也有‘口’,‘喜’也有‘口’,但我们总是把它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从来不去炫耀,所以我们离烦恼很远而离快乐很近。”“吉”语重心长地说。

  听了“吉” 的一番话,“吊”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选自孙三周《大撇和小撇》,2007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吉”字和“吊”字在文中变成了有思想、有感情、能说会走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呆”、“号”、“咒”、“哭”、“骂”、“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像的后果,再通过“吉”字和“喜”字作对比,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寓言的主题:“口是是非之根,烦恼之源”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要一味通过“口”去逞能,只图一时“口快”而“信口开河”者不会有好下场。这种生动而有趣的想象,把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四、“汉字寓言”的影响

  自“汉字寓言”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报》编辑孙逊先生、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马长山先生、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冉红教授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最初所有的“汉字寓言”几乎都是被三位先生发表在他们主办的报纸、网站和杂志上的。为扩大“汉字寓言”的影响,马长山先生还在《寓言通讯》2006年总第4期和“中国寓言网”上面向全国征稿,拟编写一本《汉字寓言》专集,征稿启事后附录了拙作《“犬”的自白》作为例文。自此,汉字寓言在全国产生了一些影响,创作队伍不断扩大。著名剧作家张鹤鸣创作了《“古”小姐找婆家——续写孙三周寓言〈‘尸’字搬家〉》发表在《瑞安日报》,并改编成剧本让学生演出。《广州日报》、《沈阳晚报》、《连云港文学》等报刊纷纷转载或评论我的“汉字寓言”创作。2008年、2013年,我两度荣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现正与有关单位接触,拟将“汉字寓言”拍成系列动画片。

  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教授曾说:“汉字保留了19世纪以前人类最丰富的记录,总量超过人类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文字的总和”,可以说,汉字寓言的诞生,将使汉字的内涵更为丰富,将使汉字变得更加神奇奥妙,充满魅力。有人说,没有汉字,就没有孔子、庄子,戴汝潜先生《汉字决定论》断言:“只有汉字决定性地为世界创造了如此丰富的儒、道、佛诸家系列的哲学思想,没有了汉字,也就会断绝了产生如此辉煌的智慧资源,保护汉字,就是为全人类保护属于我们民族特有的智慧资源。”“汉字寓言”是对汉字资源的又一次开发,是对汉字资源的主动保护而非被动守护,伴随着“汉字寓言”的诞生,古老的汉字将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