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一
小明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数学课。今天,数学老师给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上有2只蚂蚁,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呢?”小明听到这个问题立马兴奋起来,他很快算出了答案是6只蚂蚁。其他同学们也跟着算了一遍,发现小明是对的。
小明还想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每只蚂蚁背上再背着3只蚂蚁,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呢?”同学们开始动脑筋思考这个问题,小明很快算出答案是18只蚂蚁。其他同学们也跟着算了一遍,发现小明再次是对的。
数学老师看到小明和同学们都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二
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家里一起过生日。小红的妈妈买了一盒巧克力,里面有12块巧克力,小红想把这些巧克力平均分给她的朋友们。她一共有5个朋友,包括她自己。
小红开始思考怎么分配这些巧克力,她决定先把12块巧克力平均分给每个人,然后再看看是否还有剩下的。小红一共有6个人,所以每个人能分到的巧克力数是12÷6=2块。小红把巧克力分给每个人后,发现还剩下2块巧克力没有分给任何人。
小红的朋友们吃完了巧克力,非常开心地祝她生日快乐。小红也很高兴,她觉得数学可以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巧克力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今天起,小红更加喜欢数学了。
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三
刚上学的孩子,学习数学时有些会很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小故事,让他们明白其实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激发他们学好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四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五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一年级简单数学小故事 篇六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