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 篇一
元宵灯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元宵灯节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
元宵灯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汉宣帝的皇后王皇后出生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因此每年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这一天,宫廷内外都会点亮灯笼,燃放烟火,庆祝皇后的生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庆祝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了元宵灯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除了汉代的传统,元宵灯节在中国民间也有着丰富的传说和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击水灯”的传说。相传,在南宋时期,南京城内的百姓受到外族侵略的威胁,一位名叫陆贽的年轻人提出了一种办法,他建议在元宵节的夜晚,在水面上放上灯笼,用来引导宋军的军船。最终,宋军得以获得胜利,南京城内的百姓也因此幸免于难。为了纪念陆贽的贡献,人们在元宵节时也会在水面上放灯笼,这就是现在元宵节中放水灯的来历。
总的来说,元宵灯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代,通过各种传说和习俗,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节日。元宵灯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着许多美好的祝福和希望,成为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
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 篇二
元宵灯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那么,元宵灯节都有哪些习俗和由来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元宵灯节的习俗中,赏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灯笼,如花灯、球灯、花灯等,营造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除了赏灯,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灯笼上挂着谜语,人们可以通过猜谜语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此外,吃元宵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元宵是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甜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人们在元宵节时会一家团聚,共同品尝元宵,祈求家庭幸福和团圆。
元宵灯节的由来还和一些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元宵节还被称为“上元节”,被认为是一年之中祭祀神灵的日子,人们会向神灵祈求平安和吉祥。此外,元宵灯节与一些历史事件也有关联,比如关于陆贽的“击水灯”传说,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庆生活动等。
总的来说,元宵灯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各种习俗,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共同祈愿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愿每个人在元宵灯节时都能感受到团圆和幸福的温暖。
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 篇三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
,欢迎参考阅读。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足智多谋,风趣滑稽,而且还心地善良。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女都对他非常敬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绞。
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艰辛,心想:既然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便安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答应想办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恋眷的'惆怅,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这一天,他来到西北山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阵,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的办法。
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城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黑下来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在地上拦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等到夏历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
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
天刚擦黑,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资料共享平台
《元宵灯节的由来常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出一张偈语,回身走了。
后来,老人们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望望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念着念着,吓得满头大汗,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
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也爱吃汤圆,我看,十五的晚上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
再传谕京都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唬住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把京都四门大开,让城外的庶民百姓进城观灯。
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混杂在乡下来的那些不在劫的人中,会沾他们的光,蒙他们的福,免去灾难。
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的好,可让元宵手提大宫灯,把元宵的名字写上,在前开道,我手端汤圆跟在后边,穿大街走小巷,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她心软下来的。”汉武帝一听,心中大喜,就传旨按着东方朔的办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
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火球横飞,焰火满天,好看极了。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闹了一夜灯火,长安京都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年年如此。
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这就是现在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