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经典5篇】

时间:2017-05-09 04:19: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篇一

《孔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孔子。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倡“仁爱”、“诚信”、“孝道”等传统美德,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孔子回答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必须心存仁爱,待人真诚,孝顺父母,宽容他人的过失。”孔子告诫学生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要自满和轻率。他还说:“君子不器,而人皆为之器也。”

孔子的这些教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他们都变得更加宽容、真诚和仁爱。孔子的故事传颂至今,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篇二

《孟子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就是孟子。孟子一生致力于弘扬仁爱之道,他主张“天下大同”,提倡人们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他:“为什么您总是乐观向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孟子笑着回答说:“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你对别人充满善意和爱心,别人也会对你回报同样的善意和爱心。”

孟子的这番话让他的弟子们深受感动,他们开始学习孟子的仁爱之道,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孟子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爱心与仁爱之道永远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篇三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篇四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篇五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1.七则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2.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3.成语小故事

4.清明小故事

5.小故事

6.佛教小故事

7.伤感小故事

8.战争小故事

9.情感小故事

10.亲情小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