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篇一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流传至今。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与秦国交战。楚国大将军范蠡派遣吴起前去向秦国借箭,以备楚国用箭之不齐。吴起便乘坐一只草船,前往秦国请求借箭。
在前往秦国的途中,吴起遭遇了一场暴风雨,草船差点被海浪吞没。幸运的是,吴起最终在风浪中坚持到了秦国的港口。在秦国境内,吴起得到了秦国相国石申之的接见。石申之对吴起的勇敢和机智印象深刻,遂答应借箭给楚国。
秦国派出大军,将箭装满船只,供楚国使用。范蠡得知吴起成功借到箭,大为高兴。楚国士兵们得到了大量的箭矢,士气大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楚国士兵借箭射敌,大获全胜,一举击溃了秦军。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智慧和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逆境中不放弃,不畏艰难困苦,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这个古老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信心,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篇二
草船借箭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战争史。故事中的楚国大将军范蠡,派遣吴起前往秦国借箭,以解决楚军箭矢不足的问题。吴起乘坐草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从秦国借到了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品质。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需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吴起在逆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古老的故事深刻启示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只有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学会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篇三
《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一节将诸葛亮的胆识智谋刻画得入木三分,有如神人一般竟能准确推测到风起雾涌的关键时刻,成功借回万箭,鼓舞士气,令人敬仰、折服。以下是大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释义】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
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延伸阅读:
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型
草船借箭现在是一个成语,比喻通过运用谋略,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语来源大家也耳熟能详,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桥段之一。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用十天的时间造十万之箭,结果诸葛亮信心满满地说只需要三天。结果诸葛亮第三天时,在大雾的掩护下,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与鲁肃带了二十艘草船向曹军借下了这十万支箭。故事的最后,诸葛亮还与鲁肃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谨岂能害我。”
这段故事可谓是精彩之极,被各种形式地演绎。我最早是在评书上听到的这个故事,我当时就在想,曹操的军队当时如果射的是火箭(因为诸葛亮已经用过两次火攻了,所以老能想到火攻),别说是全部用火箭,就算是偶尔射个几支过来,那会是什么后果啊,诸葛亮乘的可是草船哪。诸葛亮就算能算到有大雾、也能料到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那他能料到曹操不会发两支火箭吗?想到这里还真为诸葛亮捏把冷汗,同时也为曹操的愚蠢感到懊恼。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原来这些故事不是真实的都是罗贯中编撰的,不过草船借箭这么高明的手段应该也不是罗贯中自己就能想象的出来的吧。于是搜索资料,找到了两个跟草原借箭比较像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三国志》上说,建安18年,曹操攻打濡须口,孙权相拒了一个多月,曹操见孙权的军容整肃,就退兵了。在该处的注释上说道,孙权有一次乘大船视察曹营,曹操就命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使得孙权所乘的大船都重心不稳了,孙权就命令将士掉头,让船另一面也受箭,大船才又平衡,安全地返回去了。这个故事里已经有了草船借箭的影子,不过孙权在这里可不是为了借箭,而是为了“箭匀船平”。
罗贯中是明朝人,他看的历史当然不会只局限在三国,于是以下这则故事他应该也是看到过的。那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派唐朝降将令狐潮带领着四万叛军去攻打雍丘城,雍丘守将张巡指挥着几千将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可是时间一长,城里的弓箭快要用完了,将士们很焦急。后来张巡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令士兵们扎了成千的草人,还给草人穿上黑衣服,在一天深夜,张巡让士兵们用绳子系上草人,顺着城墙往外吊了下去。令狐潮的兵士发现雍丘城头有许多人爬了下来,赶快报告给了主将。令狐潮断定张巡进行偷袭,就命令兵士一齐向草人射箭。等放到天色发白,才看清了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张巡让士兵们把如同刺猬的草人拉上城来把箭拔下来一数竟有几十万支之多,解决了城内弓箭的问题。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草船借箭的模型应该就很清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