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世杰的商人,他因为一直遵守着诚信原则而在商界享有盛誉。张世杰经营着一家茶叶店,他的茶叶质量上乘,价格公道,深受顾客喜爱。
有一天,一位陌生的顾客来到了张世杰的店铺,他想要购买一大批茶叶,准备用来招待客人。张世杰热情地接待了这位顾客,为他选取了最好的茶叶,并给予了优惠的价格。顾客看到这么好的茶叶,非常满意,于是当场付款离开了。
然而,过了几天,这位顾客却发现他购买的茶叶并非如张世杰所说的那样上等,而是普通货品。顾客开始怀疑张世杰的诚信,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他决定再次光顾张世杰的店铺,试图揭穿他的谎言。
当这位顾客再次来到店铺时,张世杰依旧热情地迎接他,并问及上次购买的茶叶是否满意。顾客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茶叶的问题,并质问张世杰为何欺骗他。张世杰听后,脸色一变,但他没有生气,而是诚实地解释道:“我错了,我确实给您说了实话。但是您要知道,我是个诚信的商人,我只是为了帮助您省钱而说谎,希望您能理解。”
这番话让顾客大为感动,他没有想到张世杰竟然如此坦诚,毫不避讳自己的错误。他心生敬意,同时也感到自责,因为他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张世杰的真实面目,却没有想到自己却陷入了狭隘的算计之中。
从此之后,这位顾客成为了张世杰的忠实客户,他对张世杰的信任更加坚定。张世杰也因为坚守诚信原则,赢得了更多的好评和口碑,生意越来越兴旺。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只有坦诚待人,守信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张世杰正是凭借着他的诚信,成就了一番商业帝国,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忠的书生,他一生以诚信为准则,深受人们敬重。王忠自幼聪颖好学,一直怀揣着成为一名高风亮节的士人的梦想。他不仅学业优秀,而且为人正直,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有一次,王忠应对一场科举考试,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会。他费尽心思准备考试,终于在考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授予进士头衔的荣誉。然而,在领取头衔的那一刻,他却发现自己的成绩被错误地高估了,实际并没有达到进士的资格。
王忠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自己必须坦诚以对,不能因为一时的虚荣而违背诚信原则。于是,他主动向考官坦白了实情,承认自己的成绩并没有达到进士的标准,请求取消头衔的授予。
考官面对这样的坦白和勇气,深为感动,他决定将王忠的诚实和正直告知朝廷。朝廷听闻此事,对王忠的诚信和勇气大为赞赏,决定将他提拔为一名官员,赐予他更高的职位。王忠因为坚守诚信原则,不仅没有失去荣誉,反而得到了更大的荣誉和尊重。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坚守诚信,勇于正直,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王忠凭借着他的诚信和正直,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爱戴。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王忠的榜样,坚守诚信原则,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三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
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
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大夫。
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四
查道吃枣留钱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么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应该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该给钱。”
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五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诚信古代小故事 篇六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