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们都喜欢看历史故事,那么关于数学家的历史故事是否有看过?本文为大学网推荐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数学家历史故事大全_故事阅读
知难而上的柯召
柯召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非凡,而他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勤奋和智慧。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柯召,了解柯召。
柯召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导师是著名的数学家莫德尔。一天,莫德尔交给柯召一个研究课题——《闵可斯基猜想》,让他用三个月的时间解决,这是一个莫德尔自己研究了三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
柯召没有畏惧,而是知难而上!他一头钻进了书房,明亮的灯光伴随着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经过深刻的思考、科学的推论、反复的运算,柯召终于攻克了这个科学难题。两个月后,柯召将他撰写的论文交给了莫德尔,莫德尔看完后说:“祝贺你,柯召,论文写得非常好!两年后你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柯召用他的勤奋和智慧又解决了不少难题。比如,柯召又解决了不少难题。比如,柯
召解决了不定方程中的著名问题——Erdo’s猜想;还有,柯召解决了100多年数学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即著名的“正定二次型的类数和不定方程”中的卡特兰问题,柯召的解被称为“柯氏定理”;与“柯氏定理”相联系的是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赞誉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柯氏方法”。小朋友,你从柯召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九章算术
刘徽为了圆周率的计算一直潜心钻研着。一次,他看到石匠在加工石头,觉得很有趣就仔细观察了起来。“哇!原本一块方石,经石匠师傅凿去四角,就变成了八角形的石头。再去八个角,又变成了十六边形。”一斧一斧地凿下去,一块方形石料就被加工成了一根光滑的圆柱。谁会想到,在一般人看来非常普通的事情,却触发了刘徽智慧的火花。他想:“石匠加工石料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呢?”
于是,刘徽采用这个方法,把圆逐渐分割下去,一试果然有效。他发明了亘古未有的“割圆术”。他沿着割圆术的思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边数依次加倍,相继算出正12边形,正24边形……直到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到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157/50 (3.14);后来,他又算出圆内接正3 07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圆周率近似值:π≈3927/1 250(3.1416)。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小朋友们,想一想,刘徽是怎么想到用割圆术的呢?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观察,多思考,也许你也能发现什么!
欧几里德
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着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着。
《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我国又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
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
这话传到欧几里德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
欧几里德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连亚历山大国王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德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德:“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
欧几里德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前来拜欧几里德为师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看到别人学几何,他也学几何。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德:“老师,学习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德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冷冷地说道:“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肯学习几何学的!”
不会考试的数学家埃尔米特
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但是他大学入学考试重考了五次,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是数学考不好。他大学几乎没能毕业,每次考不好都是为了数学那一科。他大学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为考不好的科目还是——数学。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恶梦。不过这无法改变他的伟大:课本上“共轭矩阵”是他先提出来的,人类一千多年来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来的。自然对数的“超越数性质”,全世界,他是第一个证明出来的人。他的一生证明“一个不会考试的人,仍然能有胜出的人生”,并且更奇妙的是不会考试成为他一生的祝福。
埃尔米特数学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只是他认为,当时,他们当地的数学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而数学课本就象一堆废纸,所谓的数学成绩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头脑的人,因为他们只懂得生搬硬套!所以他从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找老师辩论,尤其是一些基本的问题。他尤其痛恨考试;因为他一旦考糟了,老师就用木条打他的脚,这也是他痛悔数学考试的原因之一;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达到教育的目的是用头脑,又不是用脚,打脚有什么用?打脚可以使人头脑更聪明吗?”
在抵制考试的同时,埃尔米特又花了大量时间去看数学大师,如牛顿、高斯的原著,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是回到基本点的辩论,那里才能饮到数学兴奋的源头。”他在年老时,回顾少年时的轻狂,写道:“传统的数学教育,要学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学习,训练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工程或商业上,因此,不重启发学生的开创性。但是数学有它本身抽象逻辑的美,例如在解决多次方方程式里,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数学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活上的应用,也不应沦为供工程、商业应用的工具。数学的突破仍需要不断地去突破现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