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精选6篇)

时间:2013-09-07 05:24: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一

在中国古代,礼仪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尊重先人、表达敬意的方式,还是体现社会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志。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古代礼仪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贤臣。管仲年轻时曾是个穷苦的小人,但他聪明睿智,勤奋努力。后来,他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官至宰相后,他一直秉持着一种谦虚、敬畏的态度。在参加国君的宴会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入座,最后一个先离席。管仲深知礼仪之重要,他不仅尊重国君,更尊重礼仪。

有一次,齐桓公宴请重臣,管仲依照礼仪排在最后。宴会进行到一半,一位大臣却对管仲说:“你是宰相,地位最高,为什么还要排在最后?”管仲笑着回答:“礼仪是上对下,我只是一介宰相,应该尊重国君。”大臣闻言,对管仲的谦逊佩服不已。

管仲的谦逊和尊重礼仪的态度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辅佐下,齐国强盛起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风气也变得更加庄重。管仲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了一个崇尚礼仪的楷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通过这个古代礼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尊重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体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尊重他人、尊重礼仪,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二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之严谨、之重要可见一斑。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古代礼仪的故事。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斯的贤臣。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他精明能干,为秦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李斯最为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才智,而是他对礼仪的严格要求。

在李斯的官署,每一位官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礼仪行事。每天早上,李斯都会亲自检查官员们的仪容仪表,看是否符合规定。一旦发现有人违反礼仪,李斯必定会严肃批评,甚至惩罚。

有一次,一位官员因为私事耽误了工作,李斯立刻责备他:“你作为一名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礼仪。不能因为个人私事而影响公务。”这位官员受到李斯的教诲后,深感惭愧,从此以后更加严格遵守礼仪规范。

李斯的严格要求并不是出于刻薄,而是出于对礼仪的尊重和对国家统一大业的责任。他深知礼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秩序,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和传统的敬意。

通过这个古代礼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礼仪文化的严谨和重要性。在古代社会,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和秩序的维护者。尊重礼仪,遵守规范,是每个人应该共同遵循的准则,也是我们传承古代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三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四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

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五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 篇六

]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_历史故事(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