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最新5篇)

时间:2014-02-09 05:33: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 篇一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孝顺的小女孩叫小芳。小芳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孝顺长辈,尊敬父母。每天小芳都会帮助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而且她还会主动询问爷爷奶奶是否需要帮忙。

有一天,小芳的外婆突然生病住院了。小芳得知消息后,立刻决定去医院看望外婆。她买了一束鲜花和一些水果,亲手做了一碗养生汤,然后骑着自行车去了医院。看到外婆脸上的笑容,小芳心里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外婆住院期间,小芳每天都会去医院看望外婆,给她带去一些慰问品。有时候外婆觉得无聊,小芳就会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陪她玩一些小游戏。外婆对小芳的孝顺感到非常开心,她常常夸奖小芳是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

外婆康复出院后,小芳还经常去她家里看望她,帮她打扫卫生,给她做饭。外婆对小芳的孝心感激不尽,她常常对邻居们说:“我有一个最懂事的孙女,她孝顺又贴心,我真是太幸福了。”

小芳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村庄,人们都为她的孝顺点赞。小芳也因为自己的善举而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她知道,只有孝顺父母和长辈,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 篇二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家庭贫困,但他对父母一直孝敬有加。小明的爸爸妈妈是农民,为了供他读书,他们辛苦劳作,节衣缩食。小明深知父母的辛苦,所以他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

有一次,小明的爸爸突发疾病住院了,家里的开支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小明知道父母的压力很大,于是他决定打工赚钱来帮助家里度过难关。每天放学后,小明都会去超市打工,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放弃了休息时间。

小明打工的钱虽然不多,但他每个月都会把一部分工资交给父母。父母得知小明的善举后非常感动,他们觉得自己有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儿子。尽管家里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但父母在心里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小明的爸爸妈妈慢慢地康复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对小明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决定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孩子,让他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明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有人说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有人说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小明也因为自己的善举而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赞扬,他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因为有这样一对好父母。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 篇三

关于孝敬老人的故事: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 篇四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

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 篇五

]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_孝敬长辈故事推荐(最新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