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一
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有一则关于诚信的故事,流传至今,为后人传颂。
相传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大爷的老者,他是村里最有信誉的人。李大爷经营着一家小店铺,生意虽然不是很兴隆,但他却以诚实守信闻名于村中。每次有人来买东西,无论是老是少,他都会准确地称重计量,从不多收一分钱。村民们都喜欢到他的店里购买日常用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李大爷那里,他们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
有一次,一位陌生人来到了李大爷的店里,购买了一件比较贵重的物品。当时人不在多,李大爷没有称重计量,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报了一个价格。陌生人看着这位老者的真诚和善意,毫不犹豫地付了款,并离开了店铺。过了几天,李大爷发现自己误算了价格,卖给陌生人的物品其实比他所说的要便宜很多。
李大爷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不能亏待别人,于是毅然决定亲自去找那位陌生人,将多收的钱退还给他。陌生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感动,他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真是太难得了。”他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村里的贫困户,以表达对李大爷的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李大爷因为他的诚信而备受尊敬和爱戴。人们纷纷称赞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他的店铺生意也越来越兴隆。李大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而变得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谨守诚信之道,继续为村民们提供真诚的服务。
这个古代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只有真诚守信,才能走得更远,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二
在古代,诚信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美德,能够让人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有一则关于诚信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相传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商人,他以诚实守信而著称于市。张三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商行,虽然竞争激烈,但他却凭借着过人的诚信赢得了许多忠实的顾客。每次有人来购买他的货物,无论是贵重物品还是廉价商品,他都会保证货真价实,从不做虚假宣传。
有一次,一位富商前来购买一批珍贵的商品,他对张三的信誉颇为赞赏,于是毫不犹豫地付了全款。然而,当他打开货物后发现,其中有一件商品并非如他所想的那样珍贵,而是普通的货物。富商大怒,要求张三退还货款,并声称他再也不会来这家商行购买任何商品。
张三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愧疚和内疚,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但他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推卸责任。相反,他立刻找到富商,将多收的钱退还给了他,并向他诚恳地道歉。富商听到这番话后,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这位商人竟然如此坦诚和诚信,他决定原谅张三,并继续与他做生意。
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市,人们纷纷为张三的诚信之举所感动和赞赏。张三因为他的坦诚和正直而成为城市里最受尊敬的商人,他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张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而变得骄傲自满,而是更加珍惜这份信任,继续坚守诚信之道。
这个古代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让人在商业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真诚守信,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支持,赢得更多的商机和机会。愿我们都能学习张三这样的诚信之道,成为社会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古代诚信的故事 篇三
自古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为瑰丽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予以继承、坚持、坚守和发扬的一个最为优秀的品德。
第一,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据记载,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他的后裔。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参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曾参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参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由此可见古代的圣贤们是多么重视诚信的教育啊!
第二,晏殊信誉树立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相比较我们有的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就徇私舞弊,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我们要感到汗颜。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三个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诚实守信连几岁的孩子能够主动的自觉的做到,我们这些中学生难道连一个几岁的孩子都不如?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要做到,我们必须做到,我们能够做到,我们一定要做到!
更多相关的故事分享阅读:
1.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2.古代诚信的故事
3.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4.古代真实的爱情故事
5.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
6.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7.古代名人故事
8.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
9.古代的孝心故事
10.古代道德故事10则
11.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1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3.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
14.中国古代夏朝大禹治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