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廉洁小故事_历史故事 篇一
在古代,廉洁是一种深受人们尊敬和推崇的品质。有一则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位官员名叫李靖,他是一位廉洁正直的官员。有一次,李靖被派去一处地方巡视工作,途中经过一座桥,看到桥的两侧有两位看守桥口的官兵。李靖细心观察后发现,这两位官兵都在向过往的行人索取过路费,而且还有收受贿赂的嫌疑。
李靖心中一动,他打算试探一下这两位官兵的廉洁程度。于是,他走到桥口,装作一个普通行人的样子,径直走过去。果然,那两位官兵立刻对他说:“过桥要收过路费。”李靖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块铜钱递给他们。官兵接过铜钱后,看了看,发现不是他们要的数目,于是想要再要一些。李靖却说:“我只有这一块铜钱了,你们就拿去吧。”官兵见状,只好接过铜钱,让他过了桥。
李靖继续前行,心中暗自感叹:这两位官兵真是贪得无厌,明明已经收取了过路费,还要再多要一些。他决定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上级部门,让他们来处理这种腐败现象。
不久之后,上级部门收到了李靖的举报信,立即派人前去调查。经过调查,证实了李靖的举报属实,这两位官兵被撤职处理,李靖则因为严肃执法、廉洁自律的表现,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正直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只有保持廉洁正直,坚守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李靖一样,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
关于古代廉洁小故事_历史故事 篇二
古代有一位官员名叫王安,他是一位廉洁正直的官员,深受百姓的喜爱。有一次,王安在巡视的时候,路过一户农家,农家的儿子正在家门口玩耍。王安看到儿子的手里拿着一把金子,便问他是从哪里得来的。儿子回答说是在地里捡到的。王安听后心生疑虑,便进去询问农户。农户告诉他,这块金子是他前一天在地里发现的。
王安听罢,立即责令农户将金子上缴官府,表示这是一笔不正当的财产。农户虽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按照王安的要求交出了金子。王安事后又调查了解到,这块金子是一位贵族失落的,当时贵族正在悬赏寻找,最终找到了失物的主人。
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人们都为王安的廉洁正直点赞。王安也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正直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像王安一样,坚持原则,敢于正义,才能在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好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个小故事中汲取力量,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
关于古代廉洁小故事_历史故事 篇三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关于古代廉洁小故事_历史故事 篇四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
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关于古代廉洁小故事_历史故事 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