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后抚琴而泣,二人情同兄弟,但因为命运的无情,最终分别而去。这个故事既展示了友情的深厚,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引人思考和感悟。如何通过这个故事来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温情和哀愁。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故事。还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或者创作小说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比如“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为什么能够感动人心?”“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友情故事?”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对友情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伯牙绝弦故事的优秀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更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如何通过这个故事来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呈现故事,比如播放动画片或者演示视频。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声音,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观看中深入体会故事的情感和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多个层面感受这个故事。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或者戏剧表演,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来理解和传达故事的情感。还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或者绘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参与来感受和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故事的思考和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伯牙绝弦故事的优秀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感受和表达这个故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⒊ 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
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
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又送王孙去,
(4)有朋自远方来,
(5)士为 者死。
请任选一句填空。相机提问:第(2)句作者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
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 “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3、指名读课文,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4、老师最喜欢这两句话,师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们也来读读,可以想象古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动作来读。
5、这篇课文中这句话最难读,谁来试试?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几遍读下来,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 钟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2)指名读,请读出你的理解。
(3)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的特点。齐读。
3、同学们,课文哪两句话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用“——”划出来 。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评: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从哪个词看出是心里想到?(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板书:高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齐读词语。
*你看,那么多画面钟子期用哪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这古人写话如此简洁,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
*当伯牙的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听的子期啊!从钟子期的话中哪里还能看出他善听?
——善哉,是什么意思?(好啊)还可以说是(真行啊……)
你来读一读
——评: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
指名读。
——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这样赞叹,齐——(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还有个语气词——“兮”,为什么短短的句子连用了两个语气词呢?
你来读出两个词的味道。指名读
(2)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跟刚才那句句式类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
指名读。(2人)
——评:我听出了你的赞叹。你把江河强调出来了,能说说原因吗?(长江、黄河)
——评:当读到“洋洋兮”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浩荡之气。
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课后资料里就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那么,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
——教师小结:伯牙的琴声中有自己高远志向的表白,有内心怀才不遇的郁闷,有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更有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
课件出示这些词语。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到这徐徐清风了吗?
句式练习: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景来练练。
指名说。
3、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不管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子期都知道。
——“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跟“念”的意思相近?“必得之”呢?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称之为——知音。(板书:知音)
带着这种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伯牙心里所想所念,钟子期都知道。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生读)
(2)同学们,善鼓琴的伯牙用琴声表现的不仅是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透过他的琴声,你还听出了什么?
小结: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现高山,说明自己有高山般的远大志向,表现江河,说明自己有江河般的胸怀。而这些,子期都听懂了,所以说,再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不仅仅是伯牙的知音,更是伯牙的—知心啊!(板书:知心)
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3)出示: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竟如此懂他的琴声!
指名一生读(自由读)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
师评价: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喜悦和那份真情。出示1-4句(学生感情读文)
四、感受知音离世之悲,感悟绝弦
1、出示:伯牙和子期多么想这样在高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他们相约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的此时,俞伯牙如期赴会,可世事难料,与他相会的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高山默默,流水无语,此时,伯牙思绪万千,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下来。
——交流
2、就像你们所说,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读
同学们,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留下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孤独、寂寞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这段话。
——同学们世事难料,那个世上最懂我的人已经去了,读
——世间风情千千万万,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读
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齐读
4、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齐读课文)
5、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高山流水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的音乐中记住这个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续这段永远不变的友情吧!(背诵课文)
板书:
伯牙绝弦
钟子期
俞
伯牙
高山流水遇知音
破琴绝弦谢知心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表达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方法:以读带悟、层层深入,实现情境教学。考教师网www.kao910.com
六、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想。
师:好。那么我们就赶紧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体会它的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首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预设:1.读正确字音。
师:很好,你将最难读的弦(xián)字都读正确了。
2.读错误字音。
师:读得不错,但老师要纠正你一个小地方,“弦”字的读音。
师:那谁能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师:哎呀,老师也想问这个问题,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既然大家都有这个疑问,那么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它,好吗?
2.自读领悟,体会文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读通、读准,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谁想试试?
预设:1.学生读的相对流利,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2.学生读破了句子,及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保证学生在初读时,将句子读通、读流利)
师:同学们,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课文朗读提示,将文章读出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了朗读提示的帮助,相信这次肯定会比第一遍收获更多。谁来体会收获的快乐?点名学生读。
生:读课文。
师评:很好。老师喜欢她读的几个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师:“同学们,古文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也就是它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呀,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你们可真棒,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将文言文理解的这么快的?
生: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
师评:真聪明,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
师:那么我们就用这位同学提供的方法,结合注释,再读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读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划出来,同桌或前后位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能否解决。好,开始吧!
生:读文章,交流感受。
师:好了,老师开始检查了。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这句话是说……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四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师:由此可见,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师: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生:……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情境点,在这里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转化为情境)
师:出示课件,俞伯牙资料。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大家说,在遇到子期之前,他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别人可能怎样赞美他呢?
生:……
师:这种赞美有价值吗?
生:没有
师: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想些什么?
师: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兴奋……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动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师:此时,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生:练笔。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啊!
师:真可谓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进了伯牙的内心深处啊!
师:再读句子,读出山一样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怀。
生:读文章。
师评:天高地阔,古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分明读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师:这琴声,这心情,这情怀,子期都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为何有这种体会?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了这些?
(回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同学们,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难道在他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吗?他的琴声里还有包含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一个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伯牙与子期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
师: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触景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两人一见如故,相约明年再来相见,然而,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乐悲情叙述)
(设计意图)前面极力烘托两人那饱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让学生感受这种心里落差,彻彻底底的体会那种失去知音的绝望之情,更加升华了情境)
师: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生:听出了思念,悲伤,绝望……
师:于是,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配乐,教师深情朗读)
师:他转过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决定,谁能告诉老师,伯牙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体会,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同学们,伯牙可是宫廷乐师啊,他在断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前途,命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在苦苦寻觅知音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知音的难求!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烘托情感,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拓展本课所体会的外延。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所以才有这首《高山流水》流传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声图,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