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 篇一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喜欢数学。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数学补习班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有一天,他在数学补习班上学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座神秘的数学城堡,城堡里面有七扇神奇的门,每扇门都有一个数字锁。只有通过解开所有数字锁,才能进入城堡的宝藏室。而解开数字锁的方法是找到每扇门对应的数字,并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解开。
小明听完这个故事后,兴奋不已。他决定要去寻找这座数学城堡,并解开所有数字锁,获得宝藏。于是,他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
小明按照地图上的指引,来到了数学城堡。城堡外观华丽,但内部却是一片空旷。他依次打开了七扇门,每扇门都有一个数字锁。小明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每扇门对应的数字,并按照规律解开了数字锁。
最后,小明打开了最后一扇门,进入了宝藏室。宝藏室里堆满了金币和宝石,还有一本古老的数学书。小明高兴地拿起这本书,他知道这本书会给他带来更多数学的智慧和知识。
小明成功解开了数学城堡的所有数字锁,获得了丰厚的宝藏,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数学的乐趣和智慧。他决定将这份宝藏与更多人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小故事 篇二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小红的女孩,她对数学一窍不通,总是觉得数学很难很无聊。直到有一天,她听到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改变了她对数学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数学天才叫小杰,他在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但有一次,他遇到了一道难题,无论如何都解不开。他陷入了沮丧和迷茫之中。直到他回忆起了一个老师曾经给他讲过的数学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数学家在解决难题时,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尝试和思考,最终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个故事启发了小杰,他重新审视了难题,发现了解题的关键,成功解开了难题。
小红听完这个故事后,心生感悟。她明白了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于是,她决定要重新学习数学,不再害怕困难和挑战,而是积极面对并努力克服。
小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慢慢地提高了数学成绩。她发现,只要肯努力和坚持,就能够解开数学的奥秘,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她从此爱上了数学,成为了一个数学小能手。
这个数学小故事改变了小红的人生,让她重新认识了数学,也让她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从此以后,她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收获了成绩和自信。
数学小故事 篇三
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业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
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儿歌比赛
数学学校举行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聪聪第一个举手。聪聪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道:“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聪聪刚刚说完,小狗佳佳兴起手,说:“我的儿歌和聪聪的很相似。”大象老师说:“好!那我们听听你的儿歌。”佳佳大方地走上台,朗诵道:“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他们的儿歌主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我们觉得他们两个人都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老师的意见,高兴的鼓掌祝贺他们俩。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 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 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知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 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他从不想 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
[数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