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最新3篇】

时间:2018-03-08 03:28: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 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融让梨的故事被视为美德的典范,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懂得谦让和礼貌。然而,这个故事在美国却成为了反面教材,引发了一些争议。为何孔融让梨的故事在美国会被视为反面教材呢?

首先,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在美国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个人的成就和成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价值观下,让梨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软弱和胆怯,不符合美国人所崇尚的自信和坚定的品质。在美国,人们更倾向于强调竞争和争取个人利益,而不是让步和让人。

其次,美国社会注重平等和民主。在美国,人们被教育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不应该随意让步。让梨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过于妥协和顺从他人,不符合美国人所追求的平等和权利的理念。在美国,人们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轻易妥协和让步。

另外,美国社会强调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在美国,人们被鼓励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让梨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过于顺从和牺牲自己的利益,不符合美国人所崇尚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精神。在美国,人们更看重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愿意为他人让步。

综上所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在美国成为了反面教材,主要是因为其价值观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不相符。在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表达的社会中,让梨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软弱、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尽管在中国这个故事被用来教导人们谦让和礼貌,但在美国却被视为不被认可的行为。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 篇三

  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你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导子女礼仪谦让的典范,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

。但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呢?以下是美国某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里——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对此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

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资料共享平台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何在美国成为反面教材?【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