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 篇一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名人的小故事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感悟。而数学家们作为科学领域的精英,他们的人生故事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从中汲取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著名的数学家欧拉。欧拉是18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誉为“数学之父”。在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欧拉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逐渐成为了当时欧洲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名言“我不需要学校,我只需要时间”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欧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著名的女数学家黎曼。黎曼是19世纪德国数学家,她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在复分析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黎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她经历过家庭的困难和社会的歧视,但她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黎曼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她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向前。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著名的数学家高斯。高斯是19世纪德国数学家,他被誉为“数学皇帝”。高斯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数学才华,他在数学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声誉。但是高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经遇到过困难和挫折。然而,高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精神,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更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启示。无论是欧拉的坚持不懈,黎曼的执着追求,还是高斯的勇往直前,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典范,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勇攀科学的高峰。
学习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 篇二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学科,而数学家们更是这个领域的精英和代表。他们的名人小故事不仅充满了传奇和感动,更蕴含着许多学习和生活的启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位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感受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著名的数学家费马。费马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他被誉为“数学史上最伟大的猜想家”。费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他提出了费马大定理,但却没有留下证明。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界几个世纪,直到近代才被证明。费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著名的数学家黄家驹。黄家驹是20世纪中国数学家,他在代数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黄家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经历过战乱和政治运动的磨难,但他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黄家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著名的数学家图灵。图灵是20世纪英国数学家,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图灵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声誉,他的图灵机理论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灵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曾经遭受过社会歧视和政治迫害,但他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图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更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启示。无论是费马的坚持追求,黄家驹的执着探索,还是图灵的勇于创新,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学习的楷模,激励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勇攀科学的高峰。愿我们都能像这些数学家一样,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辉。
学习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 篇三
学习有关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
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位数学家,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学习有关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欢迎阅读!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学习有关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 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祖冲之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资料共享平台
《学习有关数学家的名人小故事》()。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 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