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优秀3篇)

时间:2013-09-08 08:33: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在古老的寓言故事中,成语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会智慧和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成语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它常常用“猴子捞月”这个成语来讥讽那些自不量力的人。一天,一只狐狸来找猴子说:“听说你很擅长捞月,我这里有一个更大更亮的月亮,你要不要来试试?”猴子听后,顿时跃跃欲试,便跟着狐狸去了一处湖边。湖中倒映着一轮明亮的圆月,猴子高高兴兴地跳进水中,伸出手臂抓月。但无论怎么努力,月亮却依旧悬挂在水面上,猴子气喘吁吁,却怎么也捞不到。

狐狸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说:“看到了吧,月亮是捞不到的,这就是‘猴子捞月’的结果。”猴子听罢,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告诉人们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幸福。猴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决定以后不再无谓地追逐虚幻的东西,而是努力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不仅领悟到了“猴子捞月”这个成语的含义,更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我们要懂得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贪图虚荣,否则只会徒劳无功,像猴子一样无法捞到月亮。

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篇二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凝练了智慧和哲理,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寓言故事中,成语更是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让人们在娱乐中得到启迪。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成语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只骄傲的公鸡,他总是以“鸡犬升天”自居,看不起其他的动物。一天,一只蝼蚁来找公鸡说:“听说你能够鸡犬升天,那能否帮助我一下呢?”公鸡傲慢地回答:“你这样微不足道的小生物,何来资格与我同登云霄?”蝼蚁听后,默默离去。

不久,一场大雨袭来,公鸡高高在上,不受影响,而蝼蚁却被浸泡在洪水之中,差点丧命。蝼蚁在危难之际回想起公鸡的傲慢态度,深感自己的渺小,也明白了“鸡犬升天”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它反思自己的骄傲与自大,决定以后要谦卑谨慎,不要自视过高,与其他生灵和睦相处。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不仅领悟到了“鸡犬升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更明白了自卑不是耻辱,自大才是最大的耻辱。我们要学会谦卑,尊重他人,不要傲慢自大,否则只会孤立自己,像公鸡一样最终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篇三

导语:“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

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寓言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