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5-06-06 09:48: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一

故都的秋,即是指古都长安的秋天。长安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都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长安城的秋天景色,展现了古都的繁华与沧桑。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都城的风貌,感受古都的韵味。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安古都的历史渊源,掌握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者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写,感受古都的繁华与沧桑。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长安古都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

2.散文《故都的秋》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

3.作者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写和意境营造。

教学重点:

1.理解长安古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

2.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感受古都的秋天景色,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入长安古都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古都的兴趣。

2.分组朗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段朗读散文,互相交流理解和感悟。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就作者的写作手法、意境表达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长安古都的风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安的历史渊源。

2.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散文《故都的秋》,分析作者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写。

3.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4.总结: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领会古都的繁华与沧桑。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都长安的风貌,感受古都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二

故都的秋,一曲凄美的古都之歌,唱响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这篇散文通过对长安古都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古都的繁华与沧桑,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这篇文章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1.理解古都长安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

2.领会作者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写,感受古都的繁华与沧桑。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学内容:

1.长安古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2.散文《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古都长安的秋天景色描写和意境营造。

教学重点:

1.理解古都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感受古都的秋天景色,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入长安古都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组朗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段朗读散文,互相交流理解和感悟。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就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安古都的风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2.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散文《故都的秋》,分析作者对长安秋天景色的描写。

3.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4.总结: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领会古都的繁华与沧桑。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古都长安的风貌,感受古都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三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学以致用。

  4、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緑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即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点拨】

  首先从题目《囚綠记》为切入点,找出“囚綠”的文字,然后根据情感变化李清思路,从而把握内容;其次,通过品读含蓄而有深意的语言,理解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满意气象协议为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写的一篇散文《囚綠记》。

  二、推进新课

  给学生3~5分钟,自由阅读,并思考和圈注以下问题。

  1、课文哪几段写囚綠?囚綠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提示:抓些行动的句子,理清文脉。

  2、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别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上记号。

  提示:这一问可体会文章抒发的感情。(热爱)

  3、从抒发的感情可见作者非常热爱绿色,那么,能否将题目换成“爱綠记”?

  点拨与提示:请结合背景理解,看写作意图。请阅读13段,筛选背景信息。

  拓展、提升:

  4、作者笔下的綠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哪些词语显示出他已经不仅仅是植物了?作者从植物身上看到了什么?

  提示:

  ⑴ 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向往光明自由。

  ⑵ 倔强、坚贞。

  ⑶ 永不屈服于黑暗。

  ⑷ 民族气节与尊严。

  小结:

  作者写綠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和想象,綠枝条的.特点即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把綠枝条当人来写,即采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5、请在以下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主旨:

  明确: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三、课堂小结

  (可让学生先归纳学习散文的方法。)

  总之,要快速阅读一篇散文:

  1、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从含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入手,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主旨;

  2、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3、写作者,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尾文首,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络清楚,更深刻感人。

  四、作业

  本文用拟人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借鉴本文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