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9-01-02 06:18: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老师。首先,我会安排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印象和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老师,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接着,我会设计一个“我的老师”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们用文字来描述自己对老师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了解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会安排一些小组分享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扮演老师的角色,模拟老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辛勤和付出。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老师,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感恩之情。

最后,我会组织一个“感恩老师”活动,让学生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可以是一封感谢信、一份小礼物或者一场精彩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对他们的爱心关怀,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礼仪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老师,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礼仪素养,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通过一系列有趣和富有创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老师。首先,我会设计一个“老师口述历史”活动,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历,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师的背景和教育理念。

接着,我会设计一个“老师达人秀”活动,让老师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老师。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亲近和尊重老师,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我还会组织一个“老师赞美大会”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对他们的爱心关怀。

最后,我会组织一个“老师一日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扮演老师的角色,模拟老师的一天工作和生活,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体会老师的辛勤和付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尊重和理解老师,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感恩之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老师,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礼仪素养,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描写的故事,读懂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3、补充《我的老师》,与本文对比阅读。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学习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欲扬先抑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补充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演讲。

  2、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导入。

  古人用这样的诗句赞美老师?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学生齐读。

  先让学生试着填写,教师补充。(孩子齐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

  孔子的弟子颜回这样评价他的老师: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老师的学问,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到它就在眼前,忽然间它又在身后,让人难以琢磨清楚。孔子教育学生循序渐进,善于诱导,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人要停止学习也不可能。

  一代伟人毛泽东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徐特立: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优秀作家大卫·欧文这样评价教过他的一位老师: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展示,大胆质疑

  1、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2、练习巩固。(小组接力完成)

  3、学生质疑。通过这个小组的展示,你们对课文有了新的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孩子们一起梳理问题。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教学方法独特表现在哪里?出人意料的举动是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

  (1)“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2)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3)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2、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3、“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就是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4、“怀物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从两个不要你体会到了什么?

  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你能不能通过举例来理解这句话?

  资料拓展

  资料一:苏格拉底的苹果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讲课,他手持一个苹果,在学生中间转来转去,不断地问学生闻到了什么香味吗?很快,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他闻到了苹果的香味。接着,学生们接二连三地站起来,说自己闻到了苹果的香味。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学生,说他并没有闻到什么苹果的香味。这个学生名叫柏拉图。苏格拉底说,柏拉图是对的,因为他手中的苹果是一个假苹果。

  资料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振动翅膀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震动(或被剪下的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读了以上两篇小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来品味怀森特老师的这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过渡语:作者一开始有没有意识到怀森特是最好的老师呢?

  四、探究变化,学习表达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我”及同学们情感变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预设:惊讶、生气、赞美)

  (1)“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什么叫“目瞪口呆”?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能体会作者这种感受呢?(竟然)

  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你遇到过让你“目瞪口呆”的事吗?想想在那种情况下的感受?再读一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惊讶来?

  (2)“不用说,我们全班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又算哪门子老师?”

  改为陈述句,出示两组句子,比较语气有什么不同。

  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会怎么读?那就读出来。小组合作演一演读出生气的表情,指导朗读。

  (3)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这个教训就是?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值。)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

  4、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总结写法:欲扬先抑。

  五、展开想象,课堂练笔

  同学们,当他的一位朋友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作者却坚决地说:“不,你的看法错了。”假如你是文本的作者,你会怎样去为自己的老师辩解呢。

  学生练笔,交流。

  同学们想象得多好,把你们写得补充到文中行不行?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充分的肯定了老师的做法,包含着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情感,意味犹尽,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六、推敲对比,学习方法

  补充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对比习得方法。

  七、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课文内容回顾,完成填空。学习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2、学以致用,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遇到这样的人,他让你明白了怎样刻骨铭心的道理,课下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展示学习结果。学生展示完后,还有什么疑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问题进行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体会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和抽象的科学精神。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充分地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讨等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补充了另一篇课文,让孩子在对比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组合作在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从展示预习,到问题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效果看,六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词语、课文内容掌握较好,并且能根据重点句子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做老师的就是在学生初步认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围绕重点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从而深入的感悟文本。

  根据学段特点,以篇章训练为主,没有逐段的进行分析,而是从探究最好的老师展开讨论,由情感变化的句子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态度,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认可,同时也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延伸。

  拓展文本,实现凭借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补充同类型的作文,让学生学会比较和鉴别,表达方法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适当补充了资料,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的重要意思。

  课后,虽然老师们也给予我真诚的肯定和鼓励,但认真反思之后,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没有做好:学生的回答局限于书本,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更深层次的感悟。在问题的探究上放手不够,教师牵引的还是有点多,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鼓励性评价还是要加强。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用线条、色彩、等绘画造型手法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2、通过平时的观察能抓住老师的特征。

  3、通过绘画,形成对老师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在表现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大胆、自如地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绘画材料、橡皮泥、彩卡等手工材料、示范作品两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重点。

  1、画像导入。

  老师今天想画一个人,这个人小朋友们一定见过。他就在我们学校工作。小朋友们认出他是谁了吗?老师画得像不像?你觉得哪里画得最像?(指名说)他有一头卷卷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圆鼓鼓的,他戴着眼镜,鼻子挺大。这些都是他的特点,老师把他的特点都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才觉得这么像。(板书:特点)

  2、拼图画、找特点

  您们看看包老师的头部有什么特点啊?我们先一起来拼个图吧,相信通过拼图,你们一定能找到我的特点。

  出示几组图片:各种脸型、发型、眼睛、鼻子、嘴巴。你能照着包老师的样子从这几组图片中各挑选一张,把我的头部特写拼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学生一边拼师一边描述并板书:包老师的脸是圆圆的(板书:脸型),包老师的头发是短发(板书:发型),我长着一双圆圆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板书:五官)。圆脸、小鼻子、短发、大眼睛,这些都是我的特点。他拼得像不像?给他鼓鼓掌!

  3、揭示课题。

  你们的老师又是什么样,他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心中的老师。(揭示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二、讲授新知,尝试练习。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啊?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脸型、头发、五官、身材这些角度去回忆。他的脸形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怎么样?五官又是什么样子的?

  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模仿动作,帮助回忆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包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谁看出来了?(指名说)你最喜欢的老师又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呢?(指名说)(板书:动作)你能学一学他的动作吗?(学生模仿)

  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小朋友模仿老师做动作,其他小朋友一起猜,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他表演的是谁?

  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老师们这么多的特点,你们口中的老师我虽然不认识,但听了你对他们特征的介绍和模仿,他们的形象仿佛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师生合作,共同示范。

  现在我想亲手来表现大家心中的老师,可我没有见过他,就请你们当我的眼睛,当我的助手,帮我找到他的特征,好吗?

  我们来画哪一位老师?他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师画脸型和发型)脸上的五官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五官)我们可以把这位老师的头画大一些,就画一张头像,也可以给他画个上身画成半身像,或者加上腿画成全身像。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呢?(师画动作)老师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啊?(学生给老师的服装涂上颜色)

  这位老师是教什么学科的呢?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呢?(指名说)对,我们还得画上背景。(板书:背景)引导学生添加能反映学科特点的背景。如美术老师可以加一些调色盘,体育老师可以在他胸前挂上哨子,音乐老师可以画上音符。

  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配合得还挺默契的,表现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

  四、欣赏学生作业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幅其他小朋友们画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吧。——欣赏学生作品:

  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五、学生作业

  1、看了这么多精彩的图画小朋友们一定受到了许多启发,看赶快拿出各种各样材料,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出你心中的老师形象吧。

  2、作业要求:用修正液、记号笔、油画棒、水粉颜料表现心中的老师。线条流畅,构图完整。

  六、作业展评,发现优缺点。

  1、展示学生作品。

  2、点评。

  猜猜他是哪位老师,你是怎么猜到的?肯定作品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看看作品上用了什么材料?肯定能大胆自如地运用材料的优点。

  七、延伸与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课后我们可以在你的作品上写上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老师,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熊瑛,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我的学生都喜欢叫我熊猫老师,我一点儿也不生气,因为她们这是表示很喜欢我,你们会喜欢我吗?

  一、揭题质疑

  1、今天,熊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看老师恭恭敬敬地写下这个题目《我最好的老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114面,如果你用心读课文,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不但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而且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用心诵读。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三、分项解读

  (一)“哪门子老师”

  1、不过,课文中出现过这样一段话写这位最好的老师,我们来读一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小黑板出示)

  2、话出总有因,在书上找一找,什么原因让我们气炸了。

  3、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作何反应?

  4、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板书)

  (二)“最好的老师”

  1、过渡:爱因斯坦说,要得到学生的尊敬,惟一的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这样看来,怀特森先生不论德才都不能受到学生尊敬,可是,作者却称他为“最好的老师”。

  2、话出总有因,在书上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扮演怀特森先生教育一下这些目瞪口呆、蒙在鼓里的孩子们。(自读—指名—交流)

  哪位怀先生先来试一试。

  3、(出示语段)来,让我们深深地铭记这句话,背下来——每一个都不能忘记,每一个人都要铭刻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三)“终身受益”

  1、既然如此,怀先生大可不必花样白出地糊弄我们,直接告诉我们不是一样吗?

  2、这就叫—终身受益(板书)。他让他的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读三遍,读进去,想出来,背下来。

  3、人们都把老师称作园丁,实际上,种花容易树人难,他想的不只是孩子的一时,而是孩子的一世,谁说他不是最好的老师呢?

  四、拓展延伸

  1、你有最好的老师吗?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他就坐在后面吗?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吗?

  2、你们想听老师的老师的故事吗?(师讲述《我最好的老师》)

  3、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怀特森先生是作者最好的老师,谢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是让我们终身受益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权威”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板块一

  板块目标: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结概括的方法;根据怀特先生的举动初步评价怀特先生。

  过程: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指导概括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这篇文章以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因此应该抓住主要事件的梗概,再把所讲述的道理也简练地概括进去。)

  (二)、初步评价怀特森先生

  1、文中的“我”,也就是大卫·欧文是怎么评价怀特森先生的?

  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什么叫做“出人意料的举动”?(说的话做的事让人想不到)

  2、快速浏览课文,怀特森到底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怀特森先生的举动:

  出示: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她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1)、“侃侃而谈”平时你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侃侃而谈?(理由充分,对某一事物知识丰富)

  (2)、说话训练:怀特森先生在侃侃而谈些什么?

  (3)、 师小结:我们总认为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怀特森先生却说了一个大谎话,还说得跟真的似的,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出示: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纪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1)、师补充: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不是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对成绩单是非常在乎的。

  (2)、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什么?

  (3)、师小结:我们认为的好老师总是宽容的,总能包容我们的错误,怀特森先生却连一次重考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3、怀特森先生的举动都太出人意料了,难怪同学们的反应如此吃惊,如此气愤。读好两段。

  出示: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的意思就是——(算不上老师,不配做老师)

  板块二

  板块目标:通过深入研读课文,运用写话思考的方法进一步揣摩文中怀特森老师的用意,体会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1、激发矛盾,深入写话思考

  师:学到这里,我们发现这位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似乎让学生非常不满,他们甚至认为他连老师都算不上。可文章的题目却是《我最好的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转变我们想法的是哪个地方?找一找相关语句,描写心理活动。

  (1)、仔细读第五段,联系前后文,如果你就是当时班里的一个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此刻的反应和心里活动的转变。

  (2)、个别针对指导

  a、你明白了什么?

  b、你懊悔什么?以后该怎么做?

  c、对怀特森先生的印象有怎样的转变?

  师小结:这次零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深刻教训,它会随着我们的成绩单一直跟着我们,警惕我们。它是永远令人难忘的印记。

  2、评述观点,深化理解

  (1)、师:原来怀特森先生是为了培养我们具有一种科学精神,读到读——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回顾这一单元,科学家们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如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2)、有一种说法:科学精神是科学家有就够了,对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是无所谓的。对于这样的说法,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出示导读: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对我们来说,科学精神也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培养。)

  (3)、师:看来怀特森先生的用心良苦啊!科学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4)、师小结:怀特森先生的举动出人意料,但结果我们真的把这件事牢记在心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培养起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

  (5)、齐读第六段

  (6)、 师引导:只是一种怎样的冒险?——(1、不仅仅在科学课上,其他课上,生活中都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不要一味地接受书本和他人的意见。2、不要一味的怀疑,有了怀疑要想办法去证实自己的猜想)

  王崧舟老师提出略读课文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的设计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略读课文就是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复习巩固再现再提高的过程。

  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和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研读课文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展开。一种是抓住“人”展开。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是了解怀特森老师的特点,“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可以在课文里找一找他的哪些举动表现了这个特点;第二个层次是了解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让学生读读怀特森的话,深入研究。比如,“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第三个层次是读懂“我”对胡爱他森老师的赞扬(他为什么是我最好的老师),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体会“我”和同学对怀特森老师从不理解到接纳到感激赞扬的变化过程。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