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6-05-06 07:48: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金属教学设计 篇一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金属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金属的性质和应用。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

2.掌握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铝的制品、铜的导线、铁的建筑材料等。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金属应用实践。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

2.金属的应用:铝的制品、铜的导线、铁的建筑材料等。

3.金属实验: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如导电实验、导热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金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2.讲解:介绍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

3.实验:设计金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性质。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金属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培养他们对金属的兴趣与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教学设计 篇二

金属的提炼与利用

金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其提炼与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了解金属的提炼过程和利用方法,培养他们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利用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提炼过程,如铁的冶炼、铝的提取等。

2.掌握金属的利用方法,如金属的合金化、金属的表面处理等。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提炼过程,并进行简单的金属利用实践。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提炼过程:铁的冶炼、铝的提取等。

2.金属的利用方法:金属的合金化、金属的表面处理等。

3.金属实验: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提炼过程,如铁的还原实验、铝的电解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的提炼过程和利用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2.实验法:设计金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提炼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金属提炼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金属资源的重视。

2.讲解:介绍金属的提炼过程和利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3.实验:设计金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提炼过程。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金属提炼与利用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金属的提炼过程与利用方法,培养他们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利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教学设计 篇三

  【课标解读】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具体课标要求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 能列举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并通过对身边的金属制品的分析,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能归纳出金属物理性质共性的原因。

  2、通过分析“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和原因,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的化学观念。

  3、通过分析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材料所需的条件和铝合金的生产工艺,知道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性能更优越的合金。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合金的性质,通过分析合金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合金的性质优于纯金属的原因。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知道通过“混合”可以改变物质性能,发展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的认识。

  6、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了解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是学生继学习了氧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以及常见的酸、碱和盐等之后,又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化学与社会发展或物质的类别的角度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一类材料——金属材料。

  本单元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另一类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有益于建构认识物质的完整框架,包括:物质存在和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质,转化和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对“不同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的分析,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合金性质”的实验探究以及合金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检测目标4的达成。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观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6的达成。

  (7)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那通过你的学习,你能列举出学过的哪些物质,并说出所属物质类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种类繁多,不可能一种一种的分析,因此化学上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加上金属这类物质之后,我们对物质的认识相对来说就比较完整了。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所以学习金属这类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金属能有新的认识。请同学们交流展示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金属的资料。

  学生列举相应物质及所属类别。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金属的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物质并指出所属类别,感受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好处。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贴近学生生活,感受到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生活。

  板块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共性

  呈现常见金属的用途

  提问:

  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思考我们都是从哪些方面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

  2、大多数金属在这些物理性质方面有哪些共性?

  3、为何不同的金属会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金属的特性

  呈现: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

  提问:

  1、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完全相同吗?

  2、不同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

  3、根据这些金属的特性,你能分析出这些金属各自有何用途吗?

  4、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实际应用中,我们考虑物质的用途都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归纳总结金属的共性和微观的原因

  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归纳总结不同的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以及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强化学生利用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块二

  合金

  一、理解合金

  展示资料(一):

  神舟十号的承载火箭所必备的条件

  提出问题:

  1、你认为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表格中能找到适合做火箭外壳的纯金属吗?

  3、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呈现资料(二)

  呈现铝合金的成分、生产工艺流程和性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合金?

  2、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多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的原因。

  二、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纯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准备: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

  呈现:

  1、常见的合金的组成成分

  2、纯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

  提出问题:

  为何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三、观念方法的提升

  “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总结通过“混合”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

  通过阅读材料,交流得出合金。

  学生分组实验:

  1、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铜片和黄铜片

  2、通过相互刻画区分铝片和铝合金

  3、比较锡片和焊锡的熔点高低

  学生归纳总结合金的性质

  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合金性质的分析,归纳总结通过提供真实的素材使学生明白单一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能,因此合金应运而生。

  学生通过自己分组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了解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增强了学习兴趣。

  体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关系的理解板块三

  常见的合金

  多媒体呈现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常见的合金

  学生自学,归纳总结体现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板块四

  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呈现资料:

  元素周期表、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

  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五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金属有何新的认识

  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属

  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板块六

  布置作业

  1、学习了“混合”的方法后,你对获得新的金属材料有何想法?

  2、以金属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这样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金属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 李秀波

  学校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金属教学设计 篇五

  课题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

  2、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3、了解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金属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钠、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

  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通常情况下,活泼金属单质能够与非金属、 盐 、酸、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根据教材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1)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 2Al+3CuSO4===Al2(SO4)3+3Cu ; (2)在空气中点燃2Mg+O2=====2MgO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4)镁条放入稀盐酸Mg+2HCl====MgCl2+H2↑;

  2、钠的表面呈银白 色,有金属光泽,用小刀可切开,说明硬度小 (质软),钠在坩埚中加热,很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熔点低,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色固体,现在,我们知道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两种,它们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氧的化合价为 —1价,在钠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O2 ,还原剂是钠;钠很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比煤油 大 。

  3、铁、镁、铝等常见金属化学性质比金属钠不活泼,通常能存放于空气中,其原因是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铝等金属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氧气进一步反应;这些金属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也能剧烈反应,甚至燃烧。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呢?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首先我们先探究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思考与交流】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点燃

  2、图3-2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并板演。

  【教师总结】2Al+3CuSO4===Al2(SO4)3+3Cu 2Mg+O2=====2MgO

  Cu+2AgNO3===Cu(NO3)2+2Ag Mg+2HCl====MgCl2+H2↑

  【推进新课】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述】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而铁在空气中生锈的产物是红棕色的铁锈,成分为Fe2O3.这说明反应条件与产物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钠与氧气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点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一)、金属钠(Na)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小结】

  【演示】 :,并观察图3—4。

  【提问】1、通过实验的观察,你能不能简单描述出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2、放置一会儿,新切开的钠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教师总结】对,新切开的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固体----氧化钠。

  【板书】 3.钠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4Na+ O2 ===2Na2O(白色)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过渡】如果将钠在空气中加热,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是否与刚才的一样?

  【教师演示】:

  【提问】钠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实验现象呢?

  【学生回答】

  点燃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知道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而现在燃烧的产物却是淡黄色固体,可见钠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是氧化钠,它是钠和氧形成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我们把它称为过氧化钠。

  【板书】 2Na+ O2 ====== Na2O2(淡黄色)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反问】对金属钠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要注意反应的条件。

  2.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保存钠时应隔绝空气。

  3.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氧化钠中为—2价,过氧化钠中为—1价。初步推断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探究】钠除了能和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初中时学过钠能跟谁反应?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点燃

  【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教师强调】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板书】(3)钠与硫反应:2Na+S====Na2S

  【教师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教师讲述】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外,其他活泼金属也可以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在金属的表面形成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既然铝易与氧气反应,那为什么我们可用铝锅来烧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生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xx℃,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提问】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加热萎缩但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二)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提问】从这两个科学探究中,可以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日用铝制品可以较长时间使用。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总结】请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氧化物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

  钠

  常温/加热

  常温下生成白色固体;

  加热时能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的固体呈淡黄色

  Na2O:白色

  Na2O2:淡黄色

  4Na + O2 ==== 2Na2O

  2Na + O2 Na2O2

  铝

  加热

  氧化铝:白色

  4Al+3O2 2Al2O3

  铁

  纯氧\点燃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四氧化三铁:黑色

  3Fe+2O2 Fe3O4

  铜

  加热

  加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氧化铜:黑色

金属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硅酸盐的主要用途和组成。

  ②了解硅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③掌握硅酸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习陶瓷、玻璃和水泥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硅酸盐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教学难点:硅的晶体结构

  教学方法:阅读法和比较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中国誉称“瓷国”。陶瓷是我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原始陶器大约是1万年前出现在中国。“陶”作为历史上第一种人造材料成为人类摆脱蒙昧的时代标志,秦兵马俑的制造展示了当时制陶规模和高超的动手术与艺术水平。瓷器在东汉晚期发明,到宁朝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柴”、“汝”、“哥”、“钧”、“定”、“官”几大名窑,其制品工艺之精湛达到“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的水平。而陶瓷主要含硅元素。

  秦兵马俑和古陶器的图片。【板书】三、硅酸盐

  1、硅酸盐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复杂化合物的总称。

  (2)物理性质:一般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性质稳定,不易和别的物质反应。

  (4)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方便记忆和计算,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书写顺序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若有两种金属氧化,则活泼的在前,较不活泼的在后。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下列硅酸盐:

  镁橄榄石[Mg2SiO4] 2MgOSiO2

  高岭土[Al2(Si2O5)(OH)]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2Al2Si6O16 ] K2O Al2O36SiO2

  请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钠[Na2SiO3]、镁橄榄石[Mg2SiO4]、高岭土[Al2(Si2O5)(OH)4]的组成,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Na2OSiO2

  2MgOSiO2

  2、硅酸钠

  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难溶于水,可溶性硅酸盐,最常见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

  ①物理性质:水溶液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

  ②化学性质: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Na2SiO3+ H2O+CO2= H2SiO3 + Na2CO3

  ③应用:

  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实验室里用于制H2SiO3,工业上可制成硅酸凝胶,处理后就得硅胶,硅胶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实验4-2:Na2SiO3的防火作用【过渡】从古到今,人类创造性的生产出了几大类硅酸盐产品,它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传统的硅酸盐材料

  (1)陶瓷

  ①制法: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②分类: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陶瓷的种类很多,根据原料、烧制温度等的不同,主要分为土器、陶器、瓷器和炻器等。

  陶器:用一般的粘土制成形体,干燥后在窑内于1000℃以下的温度下烧结而成的。陶器表面粗糙,有多孔,容易渗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常于烧制前在坯体表面涂上一层釉,使成品光滑、不渗水。常用陶器有缸、盆、坛。

  瓷器:是用纯净的粘土加入一定量的石英和长石粉末,制成坯、干燥、上釉,在窑内于1200℃~1400℃的高温下烧结而成的,如瓷壶、瓷杯、瓷碗等。瓷器质地致密,不渗水。

  炻器:是介于瓷器和陶器之间的一种陶器制品,如沙锅、水瓮等。

  ③特性: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好等性质,制作时易加工成型。

  (2)玻璃

  ①主要原料:石英、碳酸钠、石灰石

  ②生产原理: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CaCO3=CaSiO3 + CO2

  ③特性:玻璃通常为表面光滑、致密、硬而脆的固体。

  在高温时逐渐软化甚至变为液体。高温熔融的液态玻璃能抽成细丝。有的玻璃为无色,有的玻璃有蓝色、绿色或棕色等。无色玻璃透光性好,有色玻璃透光性差。一般玻璃不导电,导热性也很弱。

  (3)水泥

  ①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辅料:石膏

  ②普通水泥主要成分:

  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二钙 (2CaOSiO2)、铝酸三钙 (3CaOAl2O3)

  ③特性:水泥有水硬性。

  水硬性是细粉状水泥遇水后变为坚硬、块状固体的'性质。与水泥的水硬性相对应的变化叫做水泥的硬化。石膏能延缓水泥的硬化速率。

  4、新型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1)碳化硅:

  具有金刚石的结构,硬度很大,可以用作砂轮、砂纸的磨料。

  (2)硅钢:

  含4%硅的硅钢,具有高导磁性——变压器铁芯。

  (3)硅橡胶:

  人工合成的硅橡胶,在高温或低温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零件;绝缘材料。

  (4)分子筛:

  人工制造的分子筛,具有均匀微孔结构,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科学视野】学生自己阅读科学视野,了解新型陶瓷和土壤胶体。

  (5)新型陶瓷: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

  5、土壤胶体: 胶体颗粒表面积大,带负电,有保肥作用。【过渡】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7.72%,仅次于氧居第二位,所以硅的化合物随处可见。人类虽然在一万年前制出了陶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玻璃。而人类真正认识硅元素是在1823年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用金属钾还原四氟化硅时获得单质硅的。

  四、硅单质

  1、硅单质的分类:硅单质分为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类。

  2、晶体硅的性质

  (1)结构:类似金刚石

  (2)物理性质: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3)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硅和氧气反应:Si+O2 SiO2

  ②硅和强碱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3、制法: 用适量碳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将粗硅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得液态不纯的四氯化硅,经分馏提纯用氢气还原即可得纯硅。

  2C+SiO2 Si+2CO↑ Si+2Cl2 SiCl4 SiCl4+2H2 Si↓+4HCl

  4、用途: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光电池(太阳能电池)。

  〖板书设计〗二、硅酸盐

  1、硅酸盐概述;

  2、硅酸钠;

  3、传统的硅酸盐材料

  4、新型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三、硅单质

  1、硅单质的分类:分为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类。

  2、晶体硅的性质;

  3、制法:

  4、用途:

金属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