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实用6篇】

时间:2015-01-05 05:19: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教学设计 篇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语是重要的教材之一。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论语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下是我对论语教学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引入教学内容。在开场阶段,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故事等形式引入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好奇心。比如,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设计互动环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某一段经典语录的含义,展开思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再者,注重实践应用。除了传授论语的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论语的智慧,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绎如何运用孔子的思想处理矛盾和挑战。

最后,加强评价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设置一些问答、作文或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论语教学课程需要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践应用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实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论语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

论语教学设计 篇二

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必须既传承经典,又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这段文化宝库。以下是我对论语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注重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论语中的智慧和哲理。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孔子和他的弟子,通过对话和互动来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道义。

其次,强化跨学科融合。论语中涉及到的哲学、伦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设计可以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比如,可以组织跨学科研究项目,让学生在论语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再者,注重启发思考。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辨和探究来理解论语中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加强实践应用。除了理论学习,还应该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或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悟论语中的道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孔子故里,感受孔子的智慧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论语教学课程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启发思考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设计,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使论语教学更具有现代性和实效性。

论语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 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论语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说”“愠”“罔”“殆”“逾矩”文言实词的读音和含义,了解“而”在文中的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5、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2、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①)

  方法:教师提问,学生找错释疑

  1、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编写的,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1、

  明确:《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3、补充: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清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标①前一步)

  重点词语:

  说yuè愠yùn罔wǎng

  殆dài焉yān逾矩yújǔ

  朗读节奏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挑战自我,尝试背诵(完成教学目标①后一步)

  抽背三人,适当放低要求

  3、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义。(完成教学目标③)

  方法:学生结组讨论,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问,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重点词语:(注解中有的除外)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而: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然后”“就”“并且”。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可是”“但是”。

  分析课文中“而“字的用法。

  顺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六则

  三、学习小结: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诵读,反复进行,当堂完成。

  四、作业:

  1、背诵、翻译。

  2、预习课后练习一、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齐读课文,检查背诵和翻译。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完成教学目标④)

  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3、文中其它话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明确:其它话说的是人的修养、精神境界。

  4、《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完成教学目标⑤)

  明确: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

  三、词语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现在写作“悦”愉快喜悦

  学而不思则罔“罔”,现在写作“惘”迷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古今异义字

  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四、总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论语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 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 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论语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初步了解孔子及《论语》,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根据课后注音轻声读文,达到读音准确。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互相订正,达到“正确”这一目标。

  4.学生再练习朗读,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还要注意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掌握好句子停顿,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在书上做标记,并相互指导。

  5.指名读课文,全班评价

  6.出示课文范例,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7.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论语》四则讲的都是为学的内容,谈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同学们先根据课后注释理顺文章大意,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注意读讲结合,主要依前面的关于本文的译文进行讲解。

  3.现在我们来想想,课文中谈到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文章。

  5.尝试着背诵。

  四、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先哲语录呢?

  2.回忆一下有关自己学习的事,并联系这篇课文谈谈今后自己将如何学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语录。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教学设计【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