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计了一份案例教学方案。
首先,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概念。在设计案例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案例,以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设计一份案例教学方案。首先,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比如关于环境保护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这个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案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结合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多媒体教学在语言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将探讨多媒体教学在语言课堂中的应用,并设计了一份多媒体教学方案。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在语言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以中学英语课程为例,设计一份多媒体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和任务,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着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
(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
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好吗?
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爸爸用三句话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试试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
自由练读。
齐读。
看屏幕。教师叙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这是何等高洁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时怎能不肃然起敬变得严肃起来呢?
让我们带着赞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话读一遍.
爸爸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仅仅是出于对白杨的崇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快速阅读课文第15节告诉老师吗?
对了,爸爸是借白杨在表白自己的心。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节,完成填空。
(完成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交流.)
讨论。
指名说。
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请你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关联词语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练说。
交流。
爸爸的心现在你知道了吗?
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默读最后一节课文,想想看。
讨论。
(爸爸在沉思什么呢?)
板书:小白杨茁壮成长孩子
(爸爸仿佛孩子仿佛)
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始后来
⑴ 学生准备。
⑵ 交流。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⑶ 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该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个别读,齐读。)
⑶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⑷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你们听,老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许多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保罗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教材内容简析:
《母鸡》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第4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作者由原来对母鸡的讨厌到后来对母鸡产生了敬佩之情,使学生感悟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是一位英雄。
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单元的前几篇文章都是通过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本文是略读课文,与前几篇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物情感的变化,所以,根据课型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获得启迪。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感悟和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如怨如诉、厌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理解象声词在本课的作用,欣赏“结果,每一只雏鸡的肚子------”等佳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的方法,抓住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直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完老舍写的《猫》,发现老舍先生对猫一直都非常(喜欢)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另一篇文章《母鸡》,他对这只母鸡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单刀直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吧?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同学们真自信)
1、出示词语
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
反抗欺侮可恶趁其不备
凄惨慈爱警告紧叫
指名学生读,先读正确,再挑一两个词语读出味道。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老师听出来了,老舍对母鸡的情感不像对猫那样一直都是喜爱的,而是发生了鲜明的变化,由(---)变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讨厌喜欢
3、学生质疑
预设:A为什么作者开始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不敢再讨厌了?
B为什么讨厌?为什么不敢再讨厌?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没有疑问的教学是不完美的。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变化
(一)学习1----3自然段,解读“讨厌”
1、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你能从中找出一句概括的句子吗?请用“-——”划出来。
交流并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抓“一向”“讨厌”进行朗读指导。
2、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3、交流反馈
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读中悟悟中读)
学生根椐体会板书(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根据板书)
[设计意图]
这一大段词语丰富,值得积累,在内容上又是个铺垫。
(二)学习第4——8自然段,感悟母爱
师:一只让作者历来没有好感,只有讨厌的母鸡,怎么又会让作者对它的态度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呢?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同学们,我们还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吧!
1、默读4——8自然段。
这又是只怎样的母鸡?在书本中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反馈(学生随机上台板书)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抓重点语句感情朗读体会,并结合想象说话。
它警卫时勇敢地叫“咕咕”,仿佛在说:“————————”。
它喂食时慈爱地叫“咕咕”,仿佛在说:“————————”。
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叫,仿佛在说:“————————”。
它夜里拼命地凄惨地啼叫,仿佛在说:“————————”。
先在小组里说,然后选同学在全班说。
[设计意图]
激发想象,训练语言,深刻体会母鸡勇敢、慈爱、辛苦而伟大的爱心,并升华了这种爱。
3、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根据板书)它怎么和开始判若两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得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学习9——10自然段,品赏尊敬。
带问题默读课文。
(1)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
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的心里,英雄是怎样的?
指导感情朗读
现在的“我”,对母鸡又有了什么的情感?
(2)出示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品读,这仅仅只是喜欢吗?(尊敬)
是啊,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深深震撼了,这是作者对日夜操劳、无私无畏的伟大母亲发自肺腑的崇高的敬意。
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齐读出示的3个句子。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母鸡的4个崇高的品格的词语及“英雄”一词,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使得母鸡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是啊,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生活中妈妈又是怎样关爱你们的成长的?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们带来了缕缕春风。我们成长的过程凝聚了妈妈多少的心血。
同学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
让我们齐声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吧!
出示句子: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设计意图]
将课堂延伸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将更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五、课后作业
1、阅读《麻雀》
2、对父母写写感恩的话语
板书
16*母鸡
母爱
讨厌——————喜欢(尊敬)
无病呻吟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
发狂炫耀勇敢
(学生板书)辛苦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电脑等。班里所有学生的家中都有微机,90%的学生在家都能上网。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学生已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合适。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知道的发明家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机械
捍卫
缝纫等词。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枪,人们称之为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
重点突破:从文章的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1.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3)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4)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3.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4.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作业
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案。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整理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重点问题,带着这一感兴趣的问题品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内容。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探究精神。